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对 6CJZ -2 5型卷曲形名优茶做形机用于名优茶提毫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机械用于名优茶提毫 ,其工艺要求应把握初干叶含水量在 2 0 %左右 ,提毫时间 5~ 8min ,则所制茶叶外形白毫显露 ,内在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02.
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加工工艺和品种适制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3.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4.
对相同鲜叶(1芽1叶初展)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自然形茶、扁形条、龙井、供青、毛峰、碧螺春、眉茶、绿针),其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名优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名茶(8种名茶中前3种未经揉捻)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他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a、Cdb、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格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探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除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文摘)@倪德江…  相似文献   
105.
以江西省赣北7个资源点的34份野生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茚三酮比色法分析其鲜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并利用LC-MS法分析其中7份野生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结果表明:34份野生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总量在16%~39%之间,氨基酸总量在0.4%~4.4%之间,葫芦坞1号茶多酚总量最高,铜匠山3号茶多酚总量最低,查木坑5号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并且酚氨比最低,洞上2号游离氨基酸总量最低并且酚氨比最高;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生物碱等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6.
水洗对砖茶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砖茶因大多存在氟含量偏高的问题而备受关注,如何降低砖茶中氟含量成为研究热点。试验以砖茶原料加工过程中的揉捻叶为对象,研究了水洗条件对揉捻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揉捻叶水洗可显著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对茶多酚影响较小。同一时间条件下,室温水和40℃、60℃温水处理的降氟效果差异不明显,但60℃温水处理可使其有效成分下降明显。结合氟含量和品质成分分析,揉捻叶用室温水洗1~2 min,既能显著降低氟含量,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7.
机制针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  杨艳  周继荣  倪德江 《茶叶科学》2007,27(4):311-315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6CZZ-600型针形名茶做形机的做形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做形温度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投叶量对氨基酸和叶绿素有极显著性影响;而转速对各项指标影响均较小。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茶多酚和叶绿素则呈下降趋势,过高的温度促进了叶绿素的破坏,低温做形易造成茶叶香气低闷的现象。随着投叶量的增加,茶多酚和叶绿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做形叶量过多,茶叶绿色度差,而过低易造成茶条紧细度不够的现象。根据针形名优茶品质要求,结合生产工效考虑,机制针形名优茶做形适宜的工艺为:温度90~110℃,投叶量100~150βg/槽,转速184~192βr/min。  相似文献   
108.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萎凋环境对红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张雁飞等比较了传统萎凋、鲜叶冷冻以及冷冻萎凋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冷冻萎凋工艺制得的红茶除可溶性糖略低外,其余成分含量均高于传统萎凋方式,但香气组分萜烯类物质、香叶醇、苯乙醇等祁红特征物质含量低于传统萎凋。黄建琴也发现冷冻萎凋能明显缩短工夫红茶的萎凋和发酵时间,增加红茶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提高滋味和汤色品质,但冷冻萎凋降低了葡萄糖酶活性,对红茶香气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继荣  倪德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1-162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研究了蜡梅4个品种不同开花期的香气成分,并分析了其花茶适制性。结果表明:4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为别罗勒烯、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量80%以上。从花蕾期到盛开期,香气成分变化不大,在开花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随着蜡梅花内被片紫色条纹数量增加,香气中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值(T/E)减小,而在开花过程中,T/E值增加。花蕾期和盛开期香气相似率达0.990以上,表明开花过程中香气类型变化不大。花蕾期和萎蔫期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弱,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盛开期,红心品种窨制的花茶幽香不足,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其他品种。在花茶生产上,以选择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少的素心和乔种品种,且盛开的鲜花为宜。  相似文献   
110.
浅论名茶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茶是我国茶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热的兴起,名茶在群芳茗中越益显得耀眼,又由于名茶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千方百计地生产优质茶,争创名茶,这无疑对推动名优茶的迅速发展,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名优茶概念不清,名茶与优质茶不分,混为一谈,再加上市场体制不完善,少数人以短期牟利为目的,以至名茶遍地开花,大有泛滥之势。据农业部的资料,至1992年,全国获省级以上冠以名茶称号的就达500多个,如果加上各市县评定的名茶,那晶类就更多了。如今,有的茶不论得了一个什么奖,更有些茶什么奖都未曾获得,而只是用较高档的原料经手工加工而成,其外包装上都冠以“名茶”称号。面对如此众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