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机制卷曲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机制卷曲形名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时间和叶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品质成份分析结果表明,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可溶性糖量下降,叶绿素则相反,茶多酚呈先减后增趋势,做形时间仅对可溶形糖影响较大,随做形时间的延长,其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2.
旨在明确河红茶的风味化学特征及其不同等级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等级的河红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进行茶叶样品感官审评,测定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品质成分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红茶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红艳明亮;不同等级河红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表现为河红贡芽(T1、T2)>河红小种(T3、T4)>河红老枞(T5)。不同等级河红茶内含成分差异显著,等级高的红茶茶多酚、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含量都较高,水浸出物含量较低;河红小种一级(T3)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不同等级河红茶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β-芳樟醇、罗勒烯、2-正戊基呋喃、β-紫罗酮等,部分香气物质随等级下降而相对升高,且是河红茶呈现第二类型红茶香气的关键性物质。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等级的河红茶的风味特征差异,为河红茶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原料嫩度差异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福鼎大白茶树品种的4种不同嫩度原料分别加工成青砖茶,采用感官审评评价茶叶感官品质,通过化学分析和GC MS法比较分析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成分含量,探究原料嫩度差异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嫩度原料制成的青砖茶感官品质表现为,随原料嫩度下降,外形和汤色品质下降,而香气和滋味品质上升。主要品质成分分析显示,1芽1叶和1芽2、3叶所制青砖茶水浸出物含量以及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较高,1芽4、5叶和修剪叶所制青砖茶含量相对较低;随原料嫩度降低,茶黄素含量下降,氟含量上升。香气成分总量随着原料成熟度增加显著升高,1芽1叶原料青砖茶香气总量最低,为12.88%,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酮类、醛类和杂氧类;1芽2、3叶原料香气总量为62.43%,以醇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烃类;1芽4、5叶原料香气总量为72.43%,以酮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修剪枝叶香气总量为79.61%,以酮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青砖茶香味品质和氟含量安全要求,可考虑选用以1芽4叶为主的鲜叶作为青砖茶原料。  相似文献   
74.
绿针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绿针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和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呈上升趋势,但在加工后期有所下降,做形温度对绿针茶品质影响较大,结合生化成分的变化和品质要求,做形温度以70℃为最优,其次是80→60℃和60℃  相似文献   
75.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76.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GC,GC/MS分析炒青绿茶干燥后期采用“升温增香”技术和一般方法加工所得茶样香气.结果表明:采用“升温增香”技术比一般方法加工的茶样,香气组分差异不明显,但含量差异明显,大部分含量明显上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样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般加工方法相比,“升温增香”所得茶样氨基酸总量及除谷氨酸、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总量及组分含量下降.糖胺化合物含量上升.在“升温增香”过程中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8.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相似文献   
79.
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显齿蛇葡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显齿蛇葡萄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灭菌方法、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对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外植体采用75%乙醇浸泡20s+0.1%HgCl2处理8min+吐温-801~2滴灭菌效果较好;腋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B5+1.0mg/LBA+0.05mg/LNAA;增殖培养以MS/B5+1.5mg/L+0.05mg/LNAA为宜;生根以1/2MS+0.50mg/LIBA的培养基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个显齿蛇葡萄离体快繁的高频率发生体系,为其愈伤再生体系、遗传转化及无性系变异筛选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0.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