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技术,成功地将Bar基因转入两系杂交稻的不育系培矮64S。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Basta抗性,分子检测进一步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模拟制种的成功,表明机械化制备杂交水稻种子是可行的。讨论了实现机械化制备杂交水稻种子所需解决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基因导入脆茎粳稻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B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脆茎梗稻的基因组中.对部分T2代和花药培养TH1代纯合株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在生育期相仿条件下,可以选到生物量和穗重无显著差异,收获指数有提高趋势的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水稻秸秆赖氨酸和粗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含量分别为0.350和7.27,但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其他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选出了2个株系可能适合作秸秆饲用化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来源培矮64S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5份培矮64S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特性。【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5份培矮64S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进行研究,并分析育性转换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在长日高温条件(14.5h/28℃)下,5份材料几乎完全不育,但在14.5h/24℃,除2份材料仍然保持较好的不育性外,其它材料都有一定的结实,其中4号材料的结实率达到9.05%,花粉可育度达到27.83%,与其它4份材料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另外,对历年培矮64S在气候箱内鉴定的自交结实率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年度间繁育的培矮64S光温反应特性也存在差异。【结论】培矮64S表现出明显的地区间和年度间的差异。4号材料的不育起点温度发生变化,不符合不育系的光温反应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三交组合Ⅱ-32B//协青早B/Dular的F2群体中获得了1个脆性突变体,整个植株表现全生育期脆性。根据该突变体的表型,将其命名为Bc18(Brittle culm 18)。为了更好地鉴定该突变体,用正常茎秆强度品种中9B作轮回亲本与Bc18杂交,创制了Bc18脆秆近等基因系中脆B和中9B。表型鉴定显示,突变体Bc18在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上与野生型中9B 无显著差别,但茎、叶的机械强度分别下降了70.70%和47.16%。细胞壁组分分析表明,突变体Bc18茎、叶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野生型中9B 无显著差异,但半纤维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1.84%和17.35%。6个杂交组合F2和12个回交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证明Bc18 脆性突变由单显性基因控制。采用图位克隆技术,构建了Bc18/02428和Bc18/9311的F2定位群体,并利用网上公布的SSR标记和新设计的InDel标记,最终将Bc18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长臂端InDel标记PBC22与PBC33之间约154 kb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15.
不同染色体倍性水稻植株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花培获得的粳稻02428单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为材料,测定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若干性状。气孔大小、比叶重随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递增;而单位面积的气孔数则呈递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与染色体倍性无明显的相关性。剑叶净光合作用速率的两年测定结果相符,单倍体是9.39和10.16 mg CO2/dm2·h,二倍体是17.57和15.80 mg CO2/dm2·h,四倍体是22.64和22.52 mg CO2/dm2·h。讨论了性状表达与DNA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T-DNA插入水稻突变体库的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从T-DNA插入的水稻(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中花11突变体库中挑选21个叶色表型发生明显变异的株系,在孕穗期测定了其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突变体间叶绿素含量差别较大,有两个突变体的叶绿素b含量非常低,其他突变体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间呈线性相关。而且,叶绿素含量与叶色有关,多数表现出色浅的叶绿素含量低,色深则叶绿素含量高;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普遍较对照低,并且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没有相关性,但叶色浓的突变体,净光合速率相对高些,叶色偏淡的材料,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极大。矮秆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比较低。最后讨论了这些突变体在生理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6000个水稻T 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1个苗期茎秆呈螺旋生长,成株期株型松散,植株矮化,抽穗延迟的突变体ts ta。取突变体弯曲的叶鞘做石蜡切片发现,突变体弯曲的叶鞘周围表皮细胞完整,但两侧细胞的大小不同。弯曲内侧细胞小,排列紧密,外侧细胞较内侧大。T1 、T2及回交结果表明,该突变体能稳定遗传且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共分离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不是由于T DNA插入引起的,因此不能通过T DNA 标签法克隆该基因。  相似文献   
18.
用微卫星DNA标记建立宁2A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应用筛选出的4对SSR引物,建立了杂交水稻不育系宁2A 以及宁2B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宁2A/B 特异性的 SSR指纹是引物RM206的谱带1和引物RM224的谱带1。通过与其他广泛应用的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遗传关系分析,发现宁2A/B具有籼稻的遗传成分,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该材料与籼稻亲和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离体长期保存水稻种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穞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在最低量生长条件下长期保存的适宜条件。试管苗在含BA0.5mg/L和ABA5mg/L的培养基上,不经转移,保存了一年,移栽入土后生长基本正常。剑叶的酯酶同功酶酶谱不变,但多数农艺性状不如实生植株。种子后代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应用本方法,已成功地将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 F. Spomtanea,Roschev)的腋芽在试管中保存了13个月,并移栽成活。讨论了影响试管苗长期保存的若干因素和长期保存后判断种质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