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1篇
  5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蔡晓布  彭岳林  冯固  钱成 《土壤学报》2005,42(4):642-651
于西藏高原草地植物根围土壤共分离到5属丛枝菌根(AM)真菌。总体而言,各属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呈Glomus>Acaulospora>Gigaspora>Scutellospora>Entrophospora;Glomus的优势属地位极为突出,Acaulospora和Gigaspora、Scutellospora分属于最常见属和常见属,Entrophospora则为稀有属。其中,Gigaspora,特别是Glomus、Acaulospora分布广泛,Scutellospora、Entrophospora则仅见于高寒草甸。不同环境与土壤条件下,尽管AM真菌多样性明显不同,但各属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和重要值的差异基本同上述趋势,仅高寒草甸等个别环境中Acaulospora的优势较为明显。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地条件下,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属的多样性呈高寒草甸>山地灌丛草原>草甸,壤土>砂壤土、极重砂土>轻砂土;土壤pH6·0~6·7、有效磷5·3~13·8mgkg-1、有机质35·7~54·6gkg-1范围内,AM真菌属的多样性均较丰富。AM真菌对沙生苔草(Carexpraecpara)、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扁穗莎草(Cyperuscompressus)等莎草科植物根系侵染良好,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则不被侵染。  相似文献   
32.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 3种丛枝菌根真菌 (AM )对甘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 3种AM真菌 (GlomusmosseaeBEG16 7GlomusintraradicesBEG14 1和Glomussp .WUM2 6 )均不同程度促进甘薯对P的吸收和植株生长 ,其中BEG16 7和BEG14 1对甘薯效应显著高于WUM2 6 ;各接种处理菌丝长度差异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与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基本一致 ;接种BEG16 7和BEG14 1的生长效应无显著差异 ,但接种BEG16 7菌丝长度显著大于BEG14 1,其原因可能是BEG16 7菌丝活性低于BEG14 1所致。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 3种AM真菌对甘薯的生长效应不显著 ,而土著AM真菌繁殖体数量较多可能是影响其接种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盖京苹  冯固  李晓林 《土壤》2005,37(3):236-242
由于进化历程和生存条件的差异,丛枝菌根(AM)真菌的发生、分布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特点。本文简述了近年来AM真菌在系统分类,种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动向。  相似文献   
34.
NaCl对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硝态氮吸收亲和力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 Pall.) 在不同盐度和氮水平中预处理21 d后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氮饥饿后,囊果碱蓬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高亲和力系统中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经过低氮高盐预处理的囊果碱蓬高亲和力系统增加的幅度比经过高氮高盐预处理的囊果碱蓬高亲和力系统增加的幅度大; 对于低亲和力系统,NaCl长期胁迫对高氮预培养的囊果碱蓬的低亲和力系统吸收速率有抑制作用,而对低氮预培养的囊果碱蓬的低亲和力系统吸收速率有促进作用。结果说明,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长期生长在低氮高盐条件下,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形成了耐盐的硝态氮吸收系统。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减少盐碱地棉花铃脱落的途径,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土壤供应低氮(N 226.5 kg·hm-2)和高氮(N 346.5 kg·hm-2)条件下, 不打顶、打顶和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棉花铃脱落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氮和高氮水平下, 打顶、打顶后涂抹NAA 处理果枝落铃率都低于不打顶处理。打顶后涂抹浓度为0.3 mmol·L-1 的NAA 处理在低氮水平下的成铃率比传统打顶处理高1.3 个百分点, 而铃脱落率比传统打顶处理低0.8 个百分点, 皮棉产量比传统打顶处理高23.7%。高氮水平下, 与传统打顶处理相比, 打顶后涂抹浓度为3 mmol·L-1 的NAA 单株成铃率、铃脱落率、皮棉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同一处理中, 高氮水平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吐絮数均低于低氮水平, 而衣分无明显差异, 从而导致皮棉产量下降。上述结果说明, 打顶后涂抹一定浓度的NAA 可增加棉花单株现铃、成铃、吐絮数, 增加单铃重, 降低落铃率, 从而提高产量, 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36.
VA菌根真菌对棉花磷素吸收及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32P示踪技术研究了盆载和田间条件下接种VA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吸收磷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VA菌根真菌能够增加棉花对土壤固有磷素和肥料磷的吸收,提高棉花对磷肥的利用率,促进棉花生长,提高单株结铃数,增加籽棉产量.田间接种菌根真菌可起到节省磷肥、提高磷肥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应用~(15)N示踪法进行的盆栽试验表明,在新疆耕作土壤中,施氮水平对作物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影响很大。在低氮水平(尿素240kg/hm~2)下,作物体内的氮素30%来自肥料,70%来自土壤;在高肥水平(尿素480kg/hm~2)下,作物体内的氮素50%来自肥料,50%来自土壤。于新疆7种耕作土壤上栽种春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及水稻5种作物,施入的氮肥只有30%—40%被作物利用,20%左右残留在土壤中,30%—40%呈气态损失。设法减少氮肥的气态损失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15N示踪技术,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新疆7种耕作土壤的供氮能力-A#-N值,以及影响A#-N值的某些因素。7种土壤A#-N值的大小顺序为石河子潮土>水稻土>阿克苏潮土>灰钙土>灰漠土>棕钙土>灌淤土。土壤的A#-N值与作物干物质产量、植株吸收总氮量、植株吸收土壤氮量以及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明显相关性(P<0.01)。供试作物种类对土壤A#-N值有较大的影响,同一土壤上,种植甜菜所测得的A#-N值明显高于种植其他作物测得的A#-N值。  相似文献   
39.
彭懿  杨国江  国秀丽  王晓凤  ERELRan  冯固 《土壤学报》2023,60(5):1480-1492
探讨了通过目标产量需磷量确定磷肥用量并在棉花生长早期集中施用的磷肥管理方法以维持适宜的土壤供磷强度、实现作物高产和磷肥高效利用目标的可行性,为磷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在新疆石河子选择中等供磷强度的农田(有效磷23.6 mg·kg-1),以覆膜水肥一体化棉花(Gossypium hirsutum)种植体系为对象,根据该区域2.7 t·hm-2皮棉产量的需磷量确定试验的磷肥用量(52.4 kg·hm-2,以P计),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试验选用三种不同性质的水溶性磷肥,设置不施磷肥(CK)、滴施磷酸一铵(MAP)、滴施磷酸脲(UP)和滴施聚磷酸铵(APP)4个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棉花的产量与磷吸收量,计算磷肥偏生产力(PFP)、磷肥农学效率(AEP)、磷肥当季利用率(PUE)与当季磷肥回收率(即作物吸磷量与磷肥施用量的比值);通过棉花不同生育期分层取样,分析了不同磷肥品种处理引起的土壤有效磷供应强度和无机磷形态组成的变化,以期阐明不同磷肥的空间有效性与棉花生长需求的匹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施磷处理两年的皮棉产量平均为2....  相似文献   
40.
盐胁迫和AM真菌对生菜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义艳  冯固 《土壤学报》2006,43(6):966-971
试验设不接种、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BEG141)、接种Glomus mosseae(BEG167)3个接种处理,每个接种处理下再设电导率(EC)为607μScm^-1(低盐)、1236μScm^-1(中盐)、1866μScm^-1(高盐)等3个不同盐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EC值的增加,生菜生物量降低,但在低盐胁迫下,非菌根植株降低幅度大于菌根植株。与不接种处理相比,在低盐和中盐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的植株体内NO3^-含量、植株地上部干重增加;同一土壤盐水平下,接种处理的植株磷、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的;在低盐下,接种处理的植株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的,但在1236和1866μScm^-1的盐度下,接种处理的植株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低于不接种处理的。说明在施肥过量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中,AM真菌侵染对生菜在低盐胁迫下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而在高盐胁迫下,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