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1978年2月12日的短评《重视大豆生产》一文中指出:“有必要为大豆来一个紧急呼吁:各地都来重视大豆生产。” 我省淮北和淮南两片,是我国关内大豆生产的两个主要产区。解放初期,这里有大豆面积千余万亩,可是后来面积和总产逐渐减少,目前栽培面积和总产只有五十年代的38.9%和65.9%。减少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是近十年来“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他们不顾国计民生的需要,不懂大豆生产,硬给大豆扣上了“低产作物”的帽子。他们破坏党的有关政策,限制群众种植大豆,取消大豆科学研究,使大豆产量长期徘徊不前,面积也一减再减。  相似文献   
13.
大豆属多年生野生种及栽培种种子蛋白质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析了5个多年生野生种及栽培种的种子水溶性蛋白。结果表明:各个种基本都有其特征电泳图谱。多年生野生种G.latifolia.G.microphylla及栽培种G.max的种内蛋白质图谱较为一致,而多年生野生种G.falcata,G.tabacinaG.tomentella种内蛋白质图谱则差异较大。种间蛋白质图谱比较表明:多年生野生种G.latifolia,G.micropylla、G.tabacina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其他种间关系较远。野生种G.tomentella与栽培种G.max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豆育种     
多数杂种F_1种子都是通过手工去雄与授粉而得到的。与杂交有关的大豆花器官为萼片、花瓣、柱头和花药。当花芽初见时,只能看到绿色花萼,以后随着花的发育花瓣冒出花萼,展开为一朵小花。在展开的花瓣里有十个药围着一个雌蕊。雌蕊有一个柱头,尖端接受花药的雄性细胞(花粉)。柱头发育至少要比花药早熟一天,雌雄二性在发育上相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大豆落花落莢是增产的主要矛盾。一般結莢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花莢脫落率达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严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大豆花莢脫落以盛花到結莢时期为最多。脫落次序与开花次序基本一致。脫落的原因,根据各地研究結果表明,是受水分状况、养分供应、植株生物学特性、田间小气候、栽培方法、机械損伤、病虫灾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我们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亚洲蔬菜研究和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亚蔬)的19个绿豆品种在江苏省农科院与江苏省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分别进行了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品种有VC2750A、V2984、VC1000C、VC1973A、VC2719A、VC2307A、VC2010、V3726、VC2768B、VC2778A、  相似文献   
17.
绿豆适应性广,播期幅度大,生长期短,适宜于多熟制栽培,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但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我省绿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省粮食部门每年需从外省调进绿豆150~200万公斤,以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栽培和野生大豆脂肪酸的组成、相关及其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既是人类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但大豆油中含有几种不饱和酸,致使豆油具有不稳定性,特别是亚麻酸,还能导致豆油在精制过程中产生异味。改善豆油品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大豆脂肪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关性,能为大豆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