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0篇
  8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Cd)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可产生较大影响,低浓度的Cd胁迫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的生长,但高浓度的Cd胁迫对植物生长有抑制效应;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性酶的调节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胁迫对植物膜脂的过氧化伤害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Cd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态效应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2.
提型杂种小麦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3.
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粳稻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及镉和锌的吸收转运特性。结果表明,施加1.2 mmol·L~(-1)及1.4mmol·L~(-1)锌能显著增加根尖数目和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并使根系中的镉积累量分别下降86.4%和97.5%,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下降62.6%和73.3%。根系和地上部的镉主要分布在细胞壁(F1)和胞液(F3)中,细胞器(F2)中的镉含量很少,只占根系镉总量的5.4%和地上部镉总量的9.4%。锌降低了各亚细胞组分中镉的含量,提高了镉在F3中的分配比例。当锌使根系F3中的镉浓度降低到12.8 mg·kg~(-1)FW以下时,镉从根系F3中向地上部转运的比率显著增加,但转运量只有2.7μmol·L~(-1)Cd~(2+)(无锌添加)处理组的26.9%~46.1%。  相似文献   
74.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 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 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水稻籽粒和营养器官中总 As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 SAC喷施浓度达到 0.2 mmol·L-1时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3%和20.6%,但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增加了72.4%;荧光染色观察试验表明旗叶中H2O2含量显著降低,同时SOD和CAT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61.8%和105.3%。喷施SAC后水稻顶端第一节中Lsi6转运子编码基因以及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59.8%和36.3%,据此推测喷施SAC可能显著降低了水稻从通向旗叶膨大维管束流中卸载As和向连接稻穗弥散维管束装载As的能力,导致籽粒中总As含量显著降低而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升高。旗叶植物螯合素(PCs)合成酶OsPCS1和负责向细胞液泡中转运As的OsABCC1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上调57.6%和61.0%,表明喷施SAC增加了旗叶合成 PCs 并向液泡中区隔 As 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叶片的 As 胁迫。水稻根部 Lsi1、Lsi2、Lsi3 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了27.2%、23.8%、29.5%,表明水稻根部对 As的吸收、转运能力降低,同时可能也预示着 As 向木质部导管中装载 As 的能力降低。综上,喷施SAC通过调控As转运子编码基因表达降低了水稻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同时缓解了As胁迫。  相似文献   
75.
盐胁迫对柳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培试验和盆栽试验对不同柳树品种的耐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柳树幼苗存活率、生物量逐渐减少,金丝垂柳的耐盐能力明显高于旱柳。叶片死亡时Na+浓度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金丝垂柳叶片的Na+含量为40mg/g(DW),旱柳叶片的Na+含量为30mg/g(DW)。柳树体内盐分的积累速度受土壤湿度和地下水含盐量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6.
通过考察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重金属螯合剂2,3-二巯基丁二酸(DMSA)调控Cd经水稻韧皮部向籽粒中转运,评估将DMSA作为降Cd叶面调理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过程中,以DMSA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法研究了DMSA对Cd及部分矿质元素在水稻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影响,探讨了DMSA阻控Cd向水稻籽粒迁移转运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晚稻开花期叶面喷施一次DMSA,可使晚稻籽粒中Cd含量降低15.84%~46.09%,穗轴中Cd含量降低10.03%~41.41%,穗颈中Cd含量降低9.13%~28.46%,顶端第一节中Cd含量降低18.30%~38.32%,对其他器官中Cd含量无显著影响。水稻籽粒Cd含量与DMSA喷施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是当喷施浓度超过4 mmol·L-1时籽粒中Cd含量则不再持续降低。喷施DMSA降低了籽粒中Mn含量,但是对其他矿质元素如K、Mg、Ca、Fe、Zn的含量则无显著影响。喷施DMSA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旗叶Cd向顶端第一节的转移系数,同时Cd由穗颈向穗轴中的转移系数也表现出降低趋势。据以上结果推测,在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DMSA,主要是通过与水稻叶片等组织中的Cd2+形成螯合物来降低Cd向籽粒中的转运。喷施DMSA同时降低晚稻籽粒中Mn含量,是否表明影响了Cd、Mn公用转运基因Nramp5的表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水稻各器官镉阻控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土壤镉(Cd)污染是引起稻米镉污染的重要因素,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围绕植物根系、茎叶、穗轴和稻谷对Cd的拦截作用及其调控机理进行综述,表明: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水稻的根茎叶组织和穗轴、颖壳、果皮、种皮等组织具备了识别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的特殊功能,能够把大量的Cd固定在营养体的细胞壁中,或封存在液泡中。经过各类细胞的层层拦截,只有极少数的Cd汇聚到穗轴中,穗轴中的Cd浓度与稻米中的Cd含量高度线性相关。籽粒灌浆成熟后,Cd主要分布在颖壳和富含蛋白质的糊粉层与胚中,淀粉中的Cd含量最低。水稻根系和节是Cd含量最高的营养器官。通过栽培措施和遗传调控,发掘和利用营养器官对Cd的拦截潜力和过滤功能,有助于降低稻米Cd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78.
水稻叶面调理剂的降Cd效果及其对营养元素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探讨叶面调理剂的降Cd机理,通过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苹果酸(MA)和微量元素Mn及Zn,对它们的降Cd效果及对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0 mmol·L~(-1)MnCl_2、10 mmol·L~(-1)ZnCl_2、5 mmol·L~(-1)苹果酸均能显著降低Cd在稻米、穗轴、穗颈、旗叶中的积累,稻米中的Cd含量从0.63 mg·kg~(-1)分别下降到0.47、0.28、0.26 mg·kg~(-1),降镉幅度分别为23.84%、55.44%、58.86%。喷施苹果酸显著提高了Mg、Fe从旗叶向穗颈以及K、Mn、Zn从穗轴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却显著抑制了Cd从旗叶向穗颈的转移,使穗颈和穗轴中的Cd浓度分别下降59.84%和75.77%。喷施Zn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的Ca、Fe含量。喷施Mn显著促进了K从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由此可见,喷施苹果酸和Mn、Zn能有效促进K、Mn、Zn等必需元素向籽粒的转运,致使稻米中的Cd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9.
天津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和介绍天津滨海地区生态建设的核心因素、目前盐碱地绿化技术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以耐盐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微咸水和土壤水的高效利用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80.
番茄红素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番茄红素含量不同的58个基因型为材料,对CR400型色差计的快速测定值与番茄红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果实为样品测定的L1,a1,b1值在基因型间呈随机分布,番茄红素含量与以果浆为样品测定的L2和b2值呈负相关,与a2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去除自由水后的果酱为样品测定的L3,a3,b3值更加稳定, 它们与番茄红素含量的相关性更加密切。自由水含量对色差计的读数值影响较大,在自由水含量适中(71.11%- 76.20%)的基因型中,番茄红素含量与(a3/b3 a3/L3)的相关系数高达0.808,此时用线性回归方程能够比较准确地根据色差计的读数值估测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