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农学   11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中国冬小麦品种Waxy蛋白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SDS-PAGE分析了国内外306份小麦品种(系)Waxy蛋白的缺失类型,筛选出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材料46份;通过对济麦19×豫麦47的120个F2单株Waxy蛋白亚基分析,发现缺失Wx-B1的比例接近1/4,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利用3个STS标记和1个SSR标记对不同Waxy蛋白缺失类型进行鉴定,验证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x-7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1 172 bp的特异带,而缺失Wx-A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Wx-4A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440 bp的特异带,缺失Wx-B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该扩增片段;Wx-7D位点的STS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940 bp的特异带,而在缺失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则扩增出1条360 bp的特异带;Wx-7D位点的SSR引物在野生型中扩增出1条204 bp的特异带,在缺失Wx-D1蛋白亚基的突变材料中没有扩增出该特异带。这4个标记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93,自引:13,他引:93  
 根据生态因子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及栽培措施对品质的影响 ,品种品质的遗传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以及我国小麦的消费状况、商品率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将我国小麦产区分为 3大品质区域 ,即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 ,南方中筋、弱筋红粒冬麦区和中筋、强筋红粒春麦区。还提出了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的STS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采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和STS标记对春麦区主要推广品种和品系55份进行了籽粒硬度和Puroindoline等位变异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全国春麦品种61.8%为硬质类型,混合和软质品种频率较低,分别为25.5%和12.7%,SKCS硬度指数分布范围为11~84。共检测到6种Puroindoline基因类型,其中Pinb-D1b 分布范围最广,出现在29个品种(系)中;Pina-D1b有2份,Pinb-D1a为7份,Pinb-D1c、Pinb-D1d和Pinb-D1e分别为1、13和3份。Pinb-D1a(野生型)硬度低于突变型,差异达1%显著水平,Pinb-D1b和Pina-D1d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距离分析的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物亲本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中虎 《作物杂志》1991,7(3):29-31
双亲遗传差异是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过去多把地理差异当作遗传差异,但不少研究认为二者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如何度量双亲遗传差异已成为亲本选配的重要问题。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警惕麦瘟病全球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瘟病是南美出现的一种新的小麦病害,流行区域包括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造成5%~100%的产量损失。气候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高温潮湿可导致麦瘟病大流行。麦瘟病的病原菌为Magnaporthe grisea,具有寄主专化性,来自不同寄主的M.grisea菌系对小麦的致病性有显著差异,同时在小麦品种和M.grisea菌系间存在明显的生理专化性。已报道的小麦抗麦瘟病基因有5个,分别是Rmg1、Rmg2、Rmg3、Rmg4和Rmg5。由于生产上尚无控制此病害的有效方法,故应加强研究,以阻止麦瘟病在全球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中麦175(曾用名CA0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组合为BPM27/京411.2007年通过北京市和山西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它实现了超高产潜力与优良面条品质、抗病、抗倒伏与早熟的良好结合。是北部冬麦区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新品种。已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2510E.  相似文献   
20.
中麦895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广适性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产量高、穗数多、子粒大、适应性广,株高矮、较抗倒伏,后期灌浆速度快、叶功能持续时间长,子粒外观商品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江苏和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