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美白对虾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货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细菌总数(APC)、挥发性盐基氮(TVB-N)、pH 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分析了南美白对虾在0益(冰藏) 和4益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益和4益的贮藏过程中, 南美白对虾较好品质期分别为96、48 h,货架期分别为216、96 h。各温度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APC 均值 分别为5.05(依0.03)、6.05(依0.04) CFU/g,TVB-N 均值分别为17.01(依0.06)、30.33(依0.76) mg/100g,pH 值分别为7.30(依 0.02)、7.72(依0.09);两种温度下较好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各指标均值均无显著差异,表明APC、TVB-N 和pH 值作为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的鲜度指标与感官评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2.
SYBR Green Ⅰ实时PCR技术鉴定鸭源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建立灵敏、可靠的食品中鸭源性成分鉴定方法,确定了一对可特异地检测出牛肉中所掺杂鸭肉成分的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Ⅰ实时PCR技术检测鸭肉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SYBR Green Ⅰ实时PCR技术可检测到鸭肉DNA,通过熔解曲线能有效地区分特异性产物,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 pgDNA.同时利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熟牛肉、鸭肉混合样品中的鸭肉成分.SYBR Green Ⅰ实时PCR方法能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鸭肉成分.  相似文献   
63.
60Co-γ射线辐射对花魔芋性状影响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64.
来自簇毛麦抗条锈病新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0号生理小种,对小麦抗病种质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的抗病性符合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控制。并根据F2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用SSR技术寻找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121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个与抗病基因YrV1(暂命名)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gwm566和Xgwm376,遗传距离分别为3.6和5.5cM;因此,该抗条锈病基因位于小麦3B染色体短臂上。这2个标记不仅能在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9128-1中检测到,而且在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簇毛麦中也能检测到。综合抗病基因来源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结果,可以推断,YrV1很可能是1个来自簇毛麦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决鲜切马铃薯易褐变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褐变抑制方法,本实验研究了伤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及机理。采用切伤和刮伤两种方式处理马铃薯块茎,然后分别置于5 ℃、20 ℃下放置12、18、36 h,来探究不同伤处理方式及条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刮伤并于20 ℃放置18 h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货架期比对照延长了4 d。与对照相比,伤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总酚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伤处理通过显著降低酚类物质的积累、酶促氧化以及提高鲜切马铃薯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膜透性来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为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6.
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是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根据香椿转录组数据从太和‘红油椿’中克隆得到1个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命名为TsCCR,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TsCCR基因在香椿幼苗根、茎、叶及低温、高温、干旱、盐4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香椿TsCCR基因含有975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324个氨基酸,含有FR-SDR-e保守结构域,与柑橘的亲缘关系最近;TsCCR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4℃低温胁迫期间,TsCCR表达量短暂升高后逐渐降低;38℃高温胁迫期间,短暂降低后逐渐升高;200 mmol/L NaCl盐胁迫处理期间,TsCCR表达量在4 h时急剧降低,随后又急剧增加;200 g/L PEG6000干旱胁迫处理期间,TsCCR表达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又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香椿TsCCR基因在香椿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可能发挥调控作用,本试验结果为通过基因工程改良香椿的栽培抗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解决‘黄冠’梨采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稳定的、简单易行的新技术,采用5μg/L的脱落酸(ABA)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采后ABA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经ABA处理)相比,AB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抑制了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儿茶素的消耗和PPO酶的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OD酶、APX酶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MDA含量,能够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储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ABA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防护体系,抑制PPO酶活和酚类物质消耗而降低低温储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弱光对辣椒落花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以湘研1号为材料,研究了弱光对辣椒落花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7×103lx)下的光合速率仅为中度光(2×104lx)下的113%,弱光还降低了光合产物运输速率,改变了光合产物运转方向,处理7d后,中度光下花器官中的光合产物分配率是弱光下的52倍,而脱落率则分别为18%和79%,表明同化物供应不足是弱光诱导辣椒落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0Co-γ射线辐射后花魔芋对性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魔芋新的育种途径,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照射已萌动花魔芋球茎,栽植后出现矮化、黄化、蕨叶、白化、叶色深绿的性状变异植株。同时,初步得到照射花魔芋半致死剂量LD50为1.5KR。  相似文献   
70.
花绒寄甲作为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我国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尤其在控制松材线虫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自然界与不同种类的天牛长期协同进化,形成了不同生物型。本文在辽宁省抚顺松材线虫病疫区的疫木上调查发现了花绒寄甲越冬成虫,通过形态学和生物学观察,确定了该花绒寄甲为云杉花墨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这是花绒寄甲作为云杉花墨天牛的自然天敌在我国首次被发现,这将对中国北方地区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的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