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闽恢3301是一个优良籼型恢复系,系谱记载闽恢3301选自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但一些数据不支持这一亲缘关系.在田间观察显示,闽恢3301一些性状与R527较为类似,而与明恢86相似的特征较少.为了解闽恢3301的遗传来源,比较分析闽恢3301、R527、绵恢436和明恢86的30个形态性状以及712对SSR分子标记特征.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闽恢3301的形态性状与R527或绵恢436较为相似,与明恢86多数形态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遗传距离为8.99处,闽恢3301、R527、绵恢436被分为一类群,明恢86单独为一类.712对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闽恢3301与R527、绵恢436、明恢8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40、0.145和0.337.4份恢复系间基于分子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的聚类结果一致.闽恢3301的标记带完全来源于绵恢436和/或R/27.综上所述,闽恢3301并不是系谱记载的明恢86与绵恢436的杂交后代,而是来源于绵恢436与R527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2.
对孝感市孝南区林业现状进行概述,针对当前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植物MADS-box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DS-box基因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散布在整个植物基因组中.迄今,植物中已发现数以百计的MADS-box基因.多数MADS-box基因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调节营养生长、子房发育、种皮发育、根的形成、胚形态建成和共生诱导等.  相似文献   
14.
脆肉罗非鱼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特色淡水养殖产品,具有肉质爽脆、富有弹性、久煮不烂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脆肉尼罗罗非鱼与普通尼罗罗非鱼肌肉在质构特性、感官评价、基本化学成分、脂肪酸分布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等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脆肉尼罗罗非鱼与普通尼罗罗非鱼的肌肉理化与营养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脆肉尼罗罗非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与普通尼罗罗非鱼差异显著(p<0.05);脆肉尼罗罗非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灰分与普通尼罗罗非鱼无明显差异,但水分含量显著降低,总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脂肪酸组成分析显示脆肉罗非鱼肌肉中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尼罗罗非鱼(p<0.05),其中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别是对比组的2.12、3.36和3.71倍,脆肉尼罗罗非鱼肌肉的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普通尼罗罗非鱼(p<0.05),但鲜味氨基酸甘氨酸略低于普通尼罗罗非。研究结果表明,脆肉尼罗罗非鱼和普通尼罗罗非鱼肌肉在质构特性、含水量、脂肪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分布上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村建能够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人工染色体文库可以加快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速度。为了克隆水稻突变基因的需要,我们利用pYLTAC7载体构建了籼稻品种H359基因组的TAC文库。该文库包含41088个克隆,保存在107块384孔板中。插入片段大小在50—100kb之间,平均插入大小为77kb,推测该库覆盖水稻基因组接近7.4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TALEN技术定向突变水稻pms3的原始突变区域,创制不同类型osa-smR5864小RNA编码序列突变体,鉴定不同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光温反应变化规律,为基于定向编辑水稻PMS3基因的方法培育水稻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基因编辑载体TALEN-PMS3,转化日本晴和明恢86,通过测序鉴定pms3突变体,利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鉴定T2代pms3突变体的雄性育性及自交结实率。【结果】转化获得25个转基因T0代克隆,其中日本晴有4个克隆产生了突变,明恢86有5个克隆产生了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0.0%和33.3%。在T1代非转基因材料中,日本晴背景中有3种纯合突变类型,明恢86中有5种纯合突变类型。在福州夏季自然长日高温条件下,T2代pms3突变体能够产生正常可育的花粉,自交结实率正常,并未表现出类似培矮64S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特征。【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编辑获得的多种类型水稻pms3突变体并不能产生光温敏雄性核不育表型,说明了pms3位点调控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分子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从籼稻品种“明恢86”转基因后代中发现1个非T-DNA插入的叶斑突变体W1764.突变体在分蘖后期最先从基部叶叶尖处开始出现褐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逐渐从叶尖扩展到整个叶片,同时从下到上叶片依次出现表型,至成熟时几乎遍布整个植株.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W1764和粳稻品种024...  相似文献   
18.
MADS-box基因编码的蛋白在植物花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与双子叶模式拟南芥是两个关系很远的种类,通过对它们花器官功能保守因子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水稻基因功能的认知以及加快对水稻花器官发育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筛选籼稻恢复系明恢86的组培变异后代,获得1个类病斑及早衰突变体 lms1(lesion mimic and senescence 1)。 lms1植株生长至拔节期开始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斑点,随后斑点逐渐扩展至大部分叶片和茎组织;生长至抽穗期后呈现早衰,穗、茎、叶明显干枯,并快速衰亡。RT-PCR分析表明,在呈现类病斑性状叶片组织的 lsm1中,病程相关基因 PBZ1、 PA L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野生型叶片组织中的水平。遗传分析表明, lms1的突变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9311与 lms1配置的F2及F3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 lm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2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荔枝绿沙,兰竹,东刘一号三个品种的4-7周幼胚为外植体,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结果表明,以2,4-D2mg/L和BA0.5-1mg/L配合使用,可使以上三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地率分别为绿沙23-27%,兰竹28.6-305.%,东刘一号29-33.7%。采用有激素和无激素培养基交替继代可以长期保持兰竹,东刘一呈的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