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篇
农学   32篇
  2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127篇
畜牧兽医   1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4种雀稗种子,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各种雀稗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相对胚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对部分雀稗种子萌发、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发芽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胚芽、胚根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雀稗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雀稗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浓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2.
海南岛西南部地区人工草地退化严重,非利用性杂灌已逐渐取代了人工牧草成为优势种。作者于1988年8~10月对这些人工草地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评价20余种对人工草地有害的植物,根据分布密度及危害情况将其分为五级,最主要的有害植物是飞机草、黄荆、牛筋果、赤才。  相似文献   
103.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坚尼草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6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每次刈割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坚尼草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刈割周期以40-60d为宜。刈次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刈割周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参试的3个坚尼草品种干草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粗蛋白质含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西卡柱花草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压片方法,用铁矾苏木精、汞溴酚蓝和PAS反应等进行染色观 察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 cv. seca)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开花后 3~6 h, 发生双受精作用。卵核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极核受精过程有2种类型: (1)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2)精核先与上极核融合,受精极核与 另一极核直到有丝分裂开始时才融合。花后22~23 h,合子分裂为二细胞原胚,经历单列细 胞胚、长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阶段,花后 25~30d胚发育成 熟。胚发育属于茄型。在扩大生长压时期胚体开始积累淀粉和蛋白质。花后8~9h初生胚乳 核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至胚长大,充满整个胶囊时胚乳开始退化,胚发育成熟时胚乳仅余 残迹。   相似文献   
105.
西卡柱花草选育及其利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西卡柱花草是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灌木型柱花草新品种,经过引种适应性鉴定,于1985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鲜草产量达43717.5kg/hm2,营养期粗蛋白质含量14.70%,种子产量150~270kg/hm2,并具有耐旱、耐牧、抗柱花草炭疽病、花期晚等特点,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107.
海南热带植物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南113种热带植物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叶黄素含量>1000mg/kg者44种,500mg/kg<叶黄素含量<1000mg/kg者42种,200mg/kg<叶黄素含量<500mg/kg者21种、在200mg/kg以下者6种;β-胡萝卜素含量>50g/kg者33种、20g/kg<β-胡萝卜素含量<50g/kg者65种、小于20g/kg者15种;研究结果对热带植物类胡萝卜素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出发,简述了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介绍了火对稀树草原的影响,以及目前稀树草原的水土流失状况;概述了澳大利亚对稀树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概述了我国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南方农区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0.
低磷胁迫对崖州硬皮豆生长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为探究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崖州硬皮豆’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分析了不同磷浓度(5 μM,100 μM和250 μM KH2PO4)处理对硬皮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 μM和250 μM磷处理相比,5 μM低磷处理抑制了硬皮豆株高、复叶数、叶面积、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以及植株干重。同时,5 μM磷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磷含量和细胞壁磷含量;与100 μM和250 μM磷处理相比,5 μM磷处理增加了叶片和根系总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和细胞壁ACP活性;5 μM磷处理下叶片和根系总ACP活性是250 μM磷条件下的1.5~1.6倍,而叶片和根系细胞壁ACP活性是250 μM磷条件下的1.2~1.3倍。因此,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可能是硬皮豆响应低磷胁迫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