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62篇
  50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本研究以普通番茄'申粉16'和樱桃番茄'沪樱10号’为试材,研究5个质量浓度(5 mg·L~(-1)、10 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坐果灵对番茄坐果率、畸形果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果灵可以提高番茄的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增加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其中20 mg·L~(-1)处理对'申粉16'坐果和产量效果最好,15处理对'沪樱10号'的效果最好,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申粉16’产量的影响大于'沪樱10号'。高浓度坐果灵(20 mg·L~(-1)和25 mg·L~(-1))可显著降低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酚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指标,而低浓度处理(5 mg·L~(-1)、10 mg·L~(-1)、15 mg·L~(-1))对番茄品质影响较小,但各处理后的品质指标均低于对照,且相同浓度坐果灵对樱桃番茄'沪樱10号'品质的影响大于普通番茄'申粉16'。  相似文献   
92.
以天津、北京、杭州等10个地区的葡萄园以及市场中的75份腐烂葡萄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葡萄表面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核酸测序(包括16S区域扩增子和ITS区域扩增子)分析;同时基于次级代谢产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葡萄样本进行了21种真菌毒素的测定分析,以初步摸清主要风险危害,锁定风险菌株。结果表明,对表面微生物的核酸测序共获得细菌16S有效OTU信息732个和真菌ITS有效OTU信息4 336个,构建了葡萄表面菌相分子数据库,其中包括367种细菌和256种真菌,其主要病原菌为青霉、黑曲、链格孢菌、杂色曲霉、灰葡萄孢、炭疽和盾壳霉;通过真菌毒素测定分析,共检测出4种真菌毒素,分别为交链孢毒素AOH、交链孢毒素AME、交链孢毒素TeA和交链孢毒素TEN。  相似文献   
93.
中国的茶文化,是千百年来茶叶历史的衍生物之一。而作为其重要承载体的茶楼,更是与其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茶楼从简单的社会功能,延展出物质和审美等众多功能来,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作用,都与茶楼的设计风格密切相关。因此,大多数茶楼的设计,都会融入茶文化的装饰元素在内,以求更好的愉悦大众。本文以茶楼设计为主体,探究茶文化装饰元素在其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圆柱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呈半透明至浅褐色,假隔膜4~10个,直或稍弯曲,基脐加厚,深褐色。结合病原菌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后,确定该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4~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溶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光暗交替条件适宜菌丝生长,孢子在水滴中极易萌发。这是该病在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5.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将智慧城市嵌入式快递系统引入到了平台的设计上,使平台同时具备农田地块规划、农机定位导航、农机调度分配,以及信息反馈等综合智能化服务功能。将农机车载终端和传感器及GPS进行连接,所得到的农机位置信息通过GPRS传送到远程监控端,远程端结合Google和GIS电子地图,可以对农机位置进行标记,同时显示农机的运行轨迹,从而实现了农机信息系统的实时轨迹跟踪和作业情况反馈。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对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初步测试,由农机路径规划测试和农机作业时间统计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我国西北地区气温较低,秸秆直接还田腐解慢、养分循环慢、当季利用率低、影响作物出苗,导致秸秆还田率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原料,以硫磺粉(养分活化剂)和麦秸生物炭(养分吸附剂)为外源添加材料,制成秸秆颗粒。硫磺粉的添加质量比为3%(WS3)、5%(WS5)、10%(WS10),生物质炭的添加质量比为5%(WC5)、10%(WC10)、15%(WC15),以秸秆颗粒(WK)、剪碎秸秆(W,W6)及无秸秆(CK)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秸秆颗粒对土壤速效养分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颗粒较剪碎秸秆处理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及小麦生物量和植株全量氮、磷、钾含量,添加硫磺或生物炭的秸秆颗粒提升效果更明显。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以WS3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14.44%;铵态氮含量以WC5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40.93%;速效磷含量以WS10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23.42%;速效钾含量以WC5处理最高,较W处理提高9.0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小麦生物量以WS5处理最高,较WK处理提高29.61%;全氮含量以WS10最高,较WK处理提高11.44%;全磷含量以WS10处理最高,较WK处理提高21.82%;全钾含量以WC15最高,较WK处理提高12.5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秸秆颗粒在西北地区实现秸秆还田和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
内蒙古甜菜制糖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从1955年包头糖厂建成投产开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甜菜制糖产业基地。近年来内蒙古甜菜制糖产业快速发展,甜菜制糖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格局,共有13家糖厂在生产,日加工甜菜能力达5.35万吨,食糖年产能70万吨。内蒙古具有较强的甜菜生产技术优势,甜菜种植的比较收益突出,通过甜菜制糖企业合理布局,建立甜菜种植保护区,依靠科学技术,规模化种植提高了甜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合理轮作,避免甜菜重迎茬,建立环境友好型甜菜生产方式,形成稳定的甜菜生产能力,为制糖企业提供充足原料。采用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降低糖分工艺损失,加快新产品开发,延伸甜菜制糖产业链,以效益为中心,推动甜菜制糖行业可持续发展。2018/2019榨季内蒙古食糖产量达到历史高位的65万吨,占国内甜菜糖总产量的49.04%,成为我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  相似文献   
98.
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的重要措施,在园林园艺的实际施工中,涉及到诸多的施工技术以及养护管理技术,加强园林园艺的施工和养护,促进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建设,让城市环境更加美观,空气质量更好,对城市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分析园林园艺的实际施工中一些技术要点,以及园林园艺的养护管理技术,希望对园林园艺的建设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安徽省区域水热动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旱灾害发生的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变化特点、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1959―2017年安徽省1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并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对安徽省1959-2017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年均夏季降水540.1 mm,占年均降水总量45.9%,夏季降水量变幅为275.7~1 137.0 mm;1959-2017研究区年均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变化率为23.01 mm/10 a,略高于年均降水变化速率(21.31mm/10a);夏季降水作为年降水极值的重要构成,在1975年存在显著突变点,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变情况复杂多变,存在多个突变年份,突变年份与厄尔尼诺年具有较强关系。安徽省夏季降水与年降水在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同步趋势;年降水量呈现237.0~753.2 mm的降水梯度,夏季降水出现426.4~1 045 mm的降水梯度。【结论】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特点表现为集中性和突变性共存的特点,降水呈现增多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复杂的水热响应关系以及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代表的异常气候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徽省区域气候过渡性和复杂下垫面地形条件造成了区域降水显著分异。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