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旱地农业研究中“三大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旱地农业研究中应该有三大观念的转变,一是从缺水到缺肥的观念转变,二是从缺水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观念转变;三是从抗旱到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62.
小麦的库源关系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授粉、去叶等处理,改变源和库的大小,对库、源变化与水分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穗粒数及叶片光合强度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增大库容(穗粒数、粒重)及源的供应能力(灌浆期光合强度)均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3.
研究分析了太行山山前平原农田耗水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田间试验结果探讨了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实现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4.
华北地区冬春干旱日益频繁, 而环渤海区微咸水资源丰富。探讨微咸水在冬小麦造墒或冬灌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充分利用该区域的微咸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华北地区不同生态型冬小麦品种(水旱兼用型“石家庄8号”、旱作型“晋麦47”和抗盐型“小偃81”)为试验材料, 采用盆栽方式, 分析了微咸水对冬小麦萌发和苗期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咸水对“石家庄8号”和“小偃81”的萌发无影响, 使“晋麦47”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 而3个品种冬小麦的胚芽鲜重对微咸水处理无响应。微咸水处理抑制冬小麦根系的生长, 而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 使“石家庄8号”、“小偃81”和“晋麦47”的根冠比分别降低51.6%、32.3%和36.8%, 使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38.5%、26.0%和12.9%。微咸水促进冬小麦的地上部生长, 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但是对冬小麦苗期的根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微咸水处理提高3个品种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主要是由于降低了冬小麦的单株耗水量。  相似文献   
65.
以CO2浓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主要分布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且生长期内多干旱少雨。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变化及水分利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封顶式生长室中对2个土壤水分水平[适宜水分: 70%~80%田间持水量; 干旱胁迫: 50%~60%田间持水量]的盆栽冬小麦进行了CO2熏蒸试验[背景大气浓度: (396.1±29.2) μmol·mol-1; 升高的浓度: (760.1±36.1)μmol·mol-1]。对小麦植株生理指标、生物量、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背景大气CO2浓度相比, 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冬小麦生长, 其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28.6%和18.6%; 籽粒产量显著增加, 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分别增加了32.6%和22.6%;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籽粒产量, 穗粒数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24.3%, 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15.5%, 对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CO2浓度升高使群体和产量WUE显著提高,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提高幅度较大, 分别提高17.7%和24.8%。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Pn)、降低了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 在适宜水分和干旱胁迫下Pn分别提高15.6%与12.9%, Gs分别降低22.7%与18.2%, Tr分别降低8.9%与7.5%。CO2浓度升高提高了叶片水势及叶绿素含量; 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叶片水势提高幅度较大, 为7.7%; 叶片叶绿素含量在2种水分条件分别提高7.5%与3.8%。由以上试验结果可得出: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的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 而且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时, 这种作用效果更明显; 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来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6.
以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可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授粉、去叶等处理,改变源和库的大小,对库、源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源、穗粒数及叶片光合强度均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增大库容(穗粒教,粒重)及源的供应能力(灌浆期光合强度)均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不同灌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试验研究不同灌水对 10个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水分亏缺的响应规律基本相同 ,但品种间有一定差异 ,充分灌水处理冬小麦生物量较大且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而灌 2水 (拔节~抽穗水 )处理效果较佳 ,其中“6 36 5”抗旱性能和产量潜力最佳 ,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68.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短缺,生物节水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性状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对调控水分利用效率等复杂数量性状的位点进行作图和定位的研究很多.综述了鉴定小麦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常用指标以及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在QTL定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水分不足是限制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生物节水是实现进一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键环节和潜力所在.就作物WUE的内涵和不同品种间WUE差异的生理生态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WU的研究方向.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机理和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与指标体系,为培育高WUE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不同畦长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畦长对冬小麦耗水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冬小麦品种‘科农2011’为试验材料,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生长季,畦宽为5 m条件下,设置4 m、5 m、10 m(农民习惯畦长)、50 m、100 m共5个畦田长度,各处理均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用塑料软管从机井口引水到畦首灌水,塑料软管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灌水量,用秒表计量灌溉用时,研究不同畦长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灌溉定额及灌溉用时、畦田内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差异、籽粒产量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畦长增加,灌水量和总耗水量逐渐增加,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籽粒产量虽逐渐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储水消耗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畦长增加逐渐降低。与农民习惯的畦长10 m相比,4 m畦长处理的灌水量减少34.50%,多消耗深层土壤贮水58.92 mm,总耗水量降低1.61%,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5%,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1.96%,次灌溉用时减少42.75%。100 m畦长处理在产量没有显著提高的基础上,总耗水量增加9.58%,灌溉水增加38.08%,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9.88%,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26.20%,次灌溉用时增加65.61%。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灌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4 m畦长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优畦长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