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以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植烟区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与鉴定了一株高效解钾菌并对其进行实验室和烟田解钾和溶磷试验。结果表明,该解钾菌为不动杆菌,实验室验证该菌株的解钾和溶磷能力比较强;烟草大田试验表明,该解钾菌能够使土壤中的不溶性钾溶解,供烟草吸收和生长需要,对烟叶中钾含量的吸收与利用有协调促进作用,对烟草植株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烟田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增加植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2.
功能性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功能性稻米的生产和加工成为改善人们健康水平的紧迫需要,功能性水稻育种已成为水稻育种工作者的一种新型育种方向。综述了几种稻米功能成分的主要保健作用及育种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3.
两系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4.
棉花杂交种英华二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华2号是郑州英华优质棉研究所育出的高产、优质、抗虫、抗病、早熟、大铃、抗灾性强的棉花杂交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5.
对8个不育系、12个恢复系配制获得的18个杂交水稻组合千粒重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方差分析法得到干粒重广义遗传力为98.96%,通过F2代单株千粒重与F3代家系平均值相关分析法得到的遗传力为82.5%,说明千粒重性状遗传力较高;(2)10个组合的杂种一代干粒重表现正向均亲优势,其中有3个组合表现一定程度的正向超亲优势;(3)参试组合中有7个组合杂种一代千粒重表现正向部分显性效应,3个组合表现超显性效应,其余组合表现负向部分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56.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中稻再生稻的育种提供依据,以37个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率、株高及穗长整齐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杂交再生稻产量性状优于常规再生稻品种;单株再生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再生稻的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与其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7.
玉米粗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此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持久性病毒病。90年代初,随着品种的更换及种植制度的改变,我国玉米产区粗缩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对我国玉米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该病  相似文献   
58.
水稻叶鞘3种氧化还原酶活性在褐飞虱胁迫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水稻抗褐飞虱的机制,分析了褐飞虱为害对感、抗虫水稻品种叶鞘中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苗期群体接虫方法对水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前后水稻叶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褐飞虱为害后,抗虫和感虫品种叶鞘中SOD活性均上升,表明无论是抗性植株还是感性植株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POD活性在抗虫品种中下降,而在感虫品种中增加,表明抗性品种较感性品种具有更强的酶促抗氧化性能,从而对褐飞虱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CAT活性在抗虫品种中增加,而在感虫品种中大幅下降,这与其对褐飞虱抗性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选用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株叶形态好和具有多个稻瘟病抗源背景(HA79317-7、02428和科辐红2号)的徐S(安湘S/株173)作母本,以配合力好但不育起点温度高的133S作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对杂交后代不育株(系)采取湖南和海南两地穿梭育种、自然低温和人控低温相结合筛选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同时通过接种诱发和稻瘟病区增压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抗病性,于2005年育成了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稻米品质优良、异交率高、配合力好和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龙S,200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0.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晚稻组合Y两优599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两优599足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利用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599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迟热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适应性广.介绍了亲本的特征特性,指出了 Y两优599制种高产的关键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该组合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