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2篇
  1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委员会(ES-CAP)5月6日在全球22个城市同步发布的<2010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概览>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盛花期刈割、饲草品质好、再生能力强紫云英品种,以期提高南方稻区紫云英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分别在盛花期和成熟期对浙紫5号、闽紫6号、闽紫7号、84(8)7-1-1、升钟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刈割,并测定紫云英草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盛花期刈割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但营养成分和品质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84(8)7-1-1和升钟紫云英盛花期综合性状较好;再生期紫云英地上部生物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均显著低于成熟期(P<0.05),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期综合性状较好。由此可知,盛花期刈割紫云英作为饲草能够获得更高的实用价值和更优品质,再生的紫云英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源。因此,在福建地区,升钟和84(8)7-1-1盛花期刈割后,适宜作为饲草推广;升钟和闽紫7号再生草作为绿肥翻压回田可提供更多的肥源。综上,升钟紫云英适合作为饲草和绿肥两段式利用。  相似文献   
13.
妊娠诊断是肉兔繁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早期妊娠诊断,可提前未妊娠母兔的再授精时间,提高种兔利用率,缩短繁殖周期。针对人工摸胎诊断法存在对母兔腹内胚胎产生机械损伤、母兔应激反应大及对工人经验要求高等缺陷,该研究基于妊娠母兔与未妊娠母兔腹内有无孕囊组织所引起的光学特性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漫反射光的母兔妊娠诊断方法,研制了快速、无侵入式的便携诊断装置。该装置由具有2个红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LED发光波长分别为850和930 nm)、3个硅基光电二极管和外围电路的传感探头和信号处理主机组成。利用该便携诊断装置采集130只人工授精14 d后的母兔(包括63只妊娠母兔和67只未妊娠母兔)腹部漫反射光强度数据,将采集的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数据分别用于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模型,测试集数据用于模型性能测试,并对比两种模型的分类性能。同时,利用PLS-DA对采样数据进行有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和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母兔与未妊娠母兔的采样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可以被较好的分类。对比两种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发现SVM对妊娠母兔和未妊娠母兔的分类性能均比PLS-DA好,对测试集数据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0.95%、83.33%和82.05%。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光学妊娠诊断方法可行,研制的诊断装置可对授精14 d后的母兔进行妊娠诊断,对提高兔产业体系智能化装备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52年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于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该专业积极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优化提升,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和国际化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旨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微生物发酵处理的秸秆草粉进行舍饲肥育羔羊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喂发酵秸秆草粉的试验Ⅰ、Ⅱ、Ⅲ组的肥育效果均好于饲喂原秸秆草粉的对照组,其日增重分别为196.3g、205.0g、218.2g和176.1g,经方差分析,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试验Ⅱ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倾斜梯形孔式穴施肥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植株根区施肥,设计了一种倾斜梯形孔式定量穴排肥器。阐述了穴排肥器的成穴与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其成穴性能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充肥和排肥过程中肥料颗粒群的力学模型;应用离散元软件EDEM和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穴排肥器的成穴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作业速度、充肥孔长度和气流速度对穴长、穴排肥量误差的影响,通过全因子试验得到作业速度为3~7km/h时的较优参数组合为充肥孔长度27.0mm、气流速度15.0m/s,对应的穴长和穴排肥量误差分别为62.7~87.5mm和7.4%~8.9%。台架试验表明,在作业速度为3~7km/h、充肥孔长度为27.0mm和气流速度为15.0m/s条件下,穴长、穴长稳定性变异系数、穴排肥量误差和穴距误差分别为98.5~175.5mm、7.42%~14.18%、7.60%~15.17%、2.3%~4.7%;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为3~7km/h时,穴长、穴长稳定性变异系数、穴排肥量误差和穴距误差分别为104.2~178.4mm、7.55%~14.56%、7.69%~13.80%、2.1%~4.3%,成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彩玲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64-9466
以关中地区村镇住宅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及电话调查等方式,侧重调查了村镇住宅的建造特点和抗震性能,同时选取了该地区典型的两层砌体结构住宅,采用PKPM系列软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根据抗震验算结果,对结构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蔬菜机械化播种精度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点胶-纸带式小粒径种子蔬菜精密播种机。通过对蠕动泵胶装置、棘轮点胶装置、排种装置的机构分析,确定了各机构的结构参数,并以导种管长度、导种管截面角度以及窝眼轮转速为试验因素,结合Box-Behnken试验方案进行导种管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导种管长度为56 mm,截面角度为35°、排种轮转速为30 r/min时,纸带上有效区种子占比达57.23%。以泵胶装置辊子转角和预胶化淀粉与水混合物质量比为试验因素,对直径为1.5~2.0 mm的上海青605种子进行粘附试验。结果表明,当辊子转角为10°,预胶化淀粉与水混合物质量比为1:6时,单粒种子粘附率达97.4%。开展整机对不同品种小粒径蔬菜种子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0.5~1.5 m/s作业速度下,上海青605和四季小白菜的播种单粒率均大于95%,株距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现有电控锥盘式蔬菜播种机相比,单粒率提高了3.53%,工作效率提高了50%,满足NY/T1143-2006规定的精密播种性能指标要求,该研究可为小粒径种子蔬菜精密播种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链传动水稻穴盘精密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机械式水稻精密播种机播种质量差、机构传动复杂及伤种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链传动/输送式水稻播种机。设计的链传动水稻播种机主要由型孔轮式排种器、波纹滚筒式覆土器及链条传动/输送机构等工作部件组成,完成了主要工作部件结构参数的设计计算。样机播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产率的提高,播种合格率下降,伤种率增大,当电机输出转速n0=0.1r/s,排种轮转速n2=0.05r/s时,播种机生产率为360盘/h,播种合格率94.3%,单粒率1.0%,重播率5.4%,空穴率0.3%,伤种率仅0.4%,播种效果最好,试验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水稻精密播种机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100%化肥(CF)和50%化肥+50%有机肥+豆科植物(IF)等3种处理对茶园黄红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TOC)和全氮(TN)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以≥2βmm水稳性团聚体占优势,其质量分数高达54.95%~66.97%;同时,该级水稳性团聚体中TOC、TN储量分别是相应全土总量的33.31%~45.45%和33.76%~46.60%。其中,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TOC和TN的贡献率在IF和CF处理中的大小排序为(≥2βmm)>(<0.5~0.25βmm)>(<1~0.5βmm)>(<2~1βmm)>(<0.25~0.106βmm),而在CK中为(≥2 mm)>(<1~0.5βmm)>(<0.5~0.25βmm)>(<2~1βmm)>(<0.25~0.106βmm)。与CK相比,IF处理可显著(P<0.05)提升≥2β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增加该粒径水稳性大团聚体中TOC和TN的含量及储量。而且,≥2β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与全土TOC、TN含量均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但是,IF处理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的C:N比值一般比CK低。综上表明,处理IF不仅能增加土壤及其水稳性团聚体中TOC和TN的含量及储量,而且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是茶园黄红壤固碳供氮的合理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