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2篇
  17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桑白蚧的形态特征及在荣成地区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筛选了3种药剂,以蚧壳净、杀扑磷、机油乳油对桑白蚧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桑白蚧均有一定的毒力,其中蚧壳净效果最好,防效达到70%以上,杀扑磷次之,机油乳油效果不明显,防效为52%。  相似文献   
32.
南方耕作土壤酸化问题普遍,探明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石粉对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的影响,为紫云英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盆栽试验条件下,在强酸性水稻土和酸性红壤上分别设7个水平的石灰石粉改良剂施用量。每盆装土2 kg,石灰石粉用量分别为0(CK)、0.267 g/盆(T1)、0.534 g/盆(T2)、0.801 g/盆(T3)、1.068 g/盆(T4)、1.335 g/盆(T5)、1.602 g/盆(T6)(折算为0、600、1200、1800、2400、3000、3600 kg/hm2)。盛花期测定紫云英产量、养分截获、土壤pH值及交换性酸。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水稻土施用石灰石粉的紫云英鲜草产量增幅为41.5%~122.8%,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红壤增幅为175.2%~989.1%,增产效果随施用量的提高呈递增趋势,两种土壤分别以T4与T6处理鲜草产量最高,与CK差异显著;水稻土施用石灰石粉氮素截获量增幅为147.5%~614.7%,红壤氮素截获量增幅为285.7%~1316.8%。水稻土施用石灰石粉后土壤pH值较CK增长1.5%~5.1%,交换性铝含量降幅为7.3%~55.9%,红壤施用石灰石粉pH值比CK增长3.4%~18.8%,交换性铝含量降幅为32.3%~95.4%;红壤施用石灰石粉后鲜草及干草产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酸化土壤是限制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提升的重要的因素。在红壤和水稻土上施用石灰石粉能提高紫云英的产量、养分截获、土壤p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相同用量下,在酸性红壤上的改良效果优于强酸性水稻土。强酸性水稻土与酸性红壤施用石灰石粉后土壤pH值分别为4.66和7.05时,紫云英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3.
小麦精少量播种播量检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麦精少量播种存在种子相互重叠、播种量准确检测难的问题,该研究以小麦宽苗带精少量播种施肥机为载体,基于红外检测原理,开发了内插式播种量检测传感器。根据种子通过传感器的运动过程,确定系统采样频率为1×103Hz。分别对1、2和3粒种子通过检测区域时的传感器电压进行采样,并通过传感器电压峰值和均值2种方法,确定了区分1粒与2粒、2粒与3粒种子的判定阈值。以衡观35、济麦22和存麦11为对象进行静态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检测误差分别为7.08%和8.87%,不同品种间最大检测误差分别为0.72%和1.18%。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对峰值检测法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7.0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绝对检测误差范围为1.12%~5.6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12%,所研制的播种量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满足播种量120~180 kg/hm2、作业速度2.5~4.6 km/h条件下的播量检测要求,且具有较好的抗日光和粉尘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34.
蔬菜移栽机气动下压式高速取苗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蔬菜移栽机取苗机构单行取苗频率为40~90株/min,取苗频率低已成为蔬菜高速移栽(≥90株/min)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瓶颈。为实现高速取苗作业,设计了一种气动下压式高速取苗装置及配套组合式穴盘,通过“有序供盘、连续送苗、气动下压取苗、自由投苗”等作业工序,可实现120株/min的高速取苗作业。建立了取苗过程钵苗力学模型,对气动取苗机构取苗单体布置形式、取苗气缸工作压力、顶苗器运动轨迹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优化顶苗器U型末端结构,设计并构建高速取苗时序控制系统。以60d苗龄辣椒苗为试验对象,在气缸工作压力为0.26MPa、取苗频率为120株/min条件下,以取苗成功率、基质破损率和茎叶损伤率为取苗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取苗试验。试验表明:取苗成功率平均值为100%,基质破碎率平均值为22.46%,茎叶损伤率平均值为3.54%,能够满足蔬菜高速移栽的取苗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5.
吸盘式精密播种装置气力吸种部件流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吸盘式精密播种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技术数值模拟吸种盘不同吸孔直径、气源真空度和气吸室形状下气力吸种部件内气流的压力场,并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较大的吸孔直径可提高吸种能力,但气吸室内压力呈不均匀分布趋势,影响吸种性能;较大的气源真空度有利于提高吸种能力,且不影响气吸室流场的均匀分布;气吸室形状对吸种能力和吸种均匀性均不造成影响。试验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对于自制吸盘式精密播种装置,播种水稻种子时吸种盘上吸孔孔径2.0 mm左右、真空度为6.7~15.0 kPa时具有较好的吸种效果。  相似文献   
36.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施肥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湖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探讨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施肥途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文献总结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的施肥现状,指出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投入不平衡,农民普遍偏施氮肥,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使用比例很低,一般不超过氮肥施用量的20%;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养分需求不同步。建立、完善和应用集土壤、作物、环境等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最佳养分管理技术是实现太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持续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多重目标相协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水稻种子离散元建模及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采用离散元法进行精量播种、收获、清选等关键部件的工作过程仿真分析时,需要建立与物料真实形态逼近的三维离散元颗粒模型。目前非规则形状物料常规建模方法是将其近似处理为规则体,导致仿真精度降低。该文以水稻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建立水稻等非规则颗粒材料的三维离散元建模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其点云,利用自动化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和SolidWorks对种子进行点云处理和逆向建模,得到种子轮廓模型及其空间坐标信息,并基于颗粒聚合体理论建立水稻种子的三维离散元模型。通过离散元分析软件EDEM分别对三维激光扫描的水稻种子离散元建模和常规椭球体处理离散元建模条件下水稻种子的自然休止角进行仿真测定,并与实际水稻种子自然休止角测定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种建模方法所得自然休止角与实际试验结果的误差分别为0.24%和8.83%,证明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水稻种子离散元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建模方法为提高非规则物料离散元仿真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38.
酱渣中含有大量粗蛋白质、粗脂肪、膳食纤维、灰分以及大豆异黄酮等成分,将这些组分分离提取出来,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疗保健领域、饲料添加剂以及作物肥料等领域。对酱渣中的粗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大豆异黄酮等的分离提取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与展望,以期为酱渣深加工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黄泥田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中低产水稻土类型之一,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单施化肥(NPK)、化肥+紫云英(12 000、24 000、36 000、48 000 kg·hm-2)5个处理下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的土壤有效磷增幅达10.23%~22.69%,全磷含量增加3.09%~13.31%,以化肥配施24 000 kg·hm-2紫云英(NPK+MV2)增幅最为明显;其中,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36.52%~43.14%,无机磷占56.86%~63.48%;无机磷组分主要以Fe-P和O-P为主,不等量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与NPK相比都有所增加,当翻压量小于NPK+MV2处理时,增加幅度均表现为显著水平,大于NPK+MV2处理时,则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与化肥配施处理水稻产量较NPK增产达12.51%~23.01%,以NPK+MV2处理增产最为明显,增产1 345.7 kg·hm-2。表明在黄泥田中紫云英翻压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能提高土壤磷组分及其含量,水稻产量与土壤磷含量密切相关,以翻压紫云英24 000 kg·hm-2与化肥配施为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0.
为探明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品种嫩梢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其菜用营养价值,本研究测定了10个不同紫云英品种的分枝期地上部嫩梢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筛选了适宜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嫩梢中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硒(Se);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分别为‘湘紫1号’、‘闽紫7号’和‘弋江籽’;将10个紫云英品种聚为四类(A,B,C,D),其中A,B,C类分别以高Ca, Fe及Cu含量为特征,D类为‘湘紫1号’,其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综合评价最高。因此,紫云英种质间嫩梢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湘紫1号’嫩梢矿质元素含量高,作为菜用综合品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