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7篇
  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1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育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22.
23.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杨庆凯(东北农业大学)刘忠堂(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保志鸿(黑龙江省科委1重迎茬产生的时间性、地域性11时间性大豆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必然受到市场中比较效益的影响。作为一种旱地作物,它的比较效益在北方又主要是与玉米和...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了黑龙江省今年气候特点的情况下,提出了早春镇压,春不动土,抢墒早播,泸水播种和种子包衣抗春旱、保春种,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9个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构成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放线菌增加,在真菌中病原真菌增加。由于根际微生物的这种变化,重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6.
不同密度下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豆品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及节间长度、倒伏率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不断增加趋势;茎粗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茎节数变化幅度不明显,节间长度不断增加,株高增加为节间伸长所致;倒伏率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上述性状均与种植密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在40 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说明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号’具有较高的密植潜力。  相似文献   
27.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28.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0前言 "地下软松松,地上机声隆,天上飞喷忙,豆田绿葱葱",这是试验区内广大农户和农场职工对"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实施现场及效果的描绘和赞许,也道出了课题新形成的现代化大农业"大豆工程化栽培技术"蕴含着的重大科技进步及寄希望之声,更展示了现代化大农业大豆生产的崭新图画及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2010年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份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轻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2=0.7673*、R2=0.8410*、R2=0.9045**、R2=0.9872**),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不显著(R2=0.6057)、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下降百分率与育成年份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2=0.9775**、R2=0.9332**、R2=0.9699**)。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份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