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7篇
  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1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62.
超高产、多抗、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3.
黑龙江省推广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豆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而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指出,干旱和半干旱区占全省16个农业气候地区50%,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60%。所以,保护土壤水分是大豆全苗、壮苗、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局研究推广的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保水、抗旱、  相似文献   
64.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正>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燕麦3年,得出以下试种结论:燕麦适合在喀什地区春播种植;燕麦籽粒是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食品,是农民增收获利新型产业;燕麦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小麦秸秆,是牲畜饲用的优质饲草。在人多地少的喀什地区,燕麦可在盐碱地、低产田、撂荒地、弃耕地种植。由于喀什地区荒漠化环境污染少,只要规范化栽培,不施农药少施化肥,即可生产绿色燕麦或有机燕麦,同时达到改良土壤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大豆重迎茬种植,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的种类与正茬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大豆的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泌物。对于大豆的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区系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根际土壤养分,根的吸收能力。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都对重迎茬种植大豆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化防措施防效试验,障碍因子累加试验,土壤灭菌试验。不同抗病虫品种对比试验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重迎茬大豆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之中。根际土壤病虫的危害最大。尽管大豆重迎茬减产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根部土壤病虫危害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0.
大豆灰斑病的危害与抗病育种工作回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1,10(2):157-161
大豆灰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降低商品价值。育成抗灰斑病品种,是解除灰斑病对大豆危害的根本方法。采用一次杂交和简单回交改良法均收到良好效果。已育成合丰27、合丰28、合丰29、合丰30号四个抗病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耐病品种的应用,对保持大豆大面积稳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合丰25号是当前大面积推广品种中,耐病性较好的品种,年推广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