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的研制--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课题组研制的吡喹酮非水溶液注射剂,分别进行了小鼠和牛的日本血吸虫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按每千克体质量20mg和3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和12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吡喹酮的减雌率均达100%,每千克体质量8mg的剂量的减雌率为96.41%。自然感染血吸虫病牛按每千克体质量10mg的剂量肌肉注射后30d,粪便转阴率达90.50%。这一结果说明,研制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20 0 2年 8月 ,武汉市市郊某奶牛专业户所养奶牛发生一种以出血性顽固性拉稀、贫血消瘦、死亡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粪检、剖检虫检诊断为奶牛前后盘吸虫病。1 临床发病情况该奶牛专业户养黑白花奶牛 48头 ,主要采取常年江边自由放牧方式饲养。 2 0 0 2年 3月开始有几头拉稀 ,精神不佳 ,接着越来越多的奶牛拉稀 ,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牛体温不升高 ,食欲减退 ,渐进性消瘦 ,后拉血便 ,粪便稀薄呈粥样或水样 ,腥臭带血 ,有的发黑 ,消化不良。病程拖长后 ,病牛高度贫血 ,粘膜苍白 ,最后衰竭死亡 ,截止送检已死亡 6头。2 粪检将粪便…  相似文献   
33.
34.
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寄生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35.
36.
2006年入夏以来.我国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疫情,并迅速由南向北大面积蔓延。该病传播极快.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在不到几天的时间内全群感染。由于该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与多种疾病相似(如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流感、链球菌病、伪狂犬、大肠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而且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果,在短期内,又查不出病因,一时间,养猪户人心惶惶.许多兽医对此也束手无策.在当时情形下。大家把它叫做“无名高热症”。该病于2006年7月中旬开始传入我省.在2个月的时间内.疫情迅速波及到40多个县(市、区),造成15万头生猪发病,死亡生猪2.5万头。  相似文献   
37.
自1996年以来,人狂犬病流行逐年快速反弹,在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人传染病死亡率和病死数之首,重新成为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卫生的重大疫病。第3次狂犬病流行高峰正在形戍。卫生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9月,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例393例,与2005年同期的287例相比上升了36.93%,死亡318人。2006年1~9月累计报告发病数2254例,与2005年同期的1738例相比上升了29.69%。狂犬病仍是此期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病种,而且已经连续5个月住居全国报告死亡数最高的传染病病种。一时间。全国上下“谈狗色变”。对狂犬病的基本知识及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当前狂犬病的防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安徽省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用5个不同致病力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收集来自该省的8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基于参试的水稻品种(组合)的平均病情指数,仅有3个组合表现为抗病,分别是纯王优2号、辐优136和中优9801,占总材料数的3.44%;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组合)分别占总数的21.84%、62.07%和12.64%。基于聚类分析,抗、中抗、中感和感的材料分别占3.44%、20.69%、43.68%和32.18%。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分类结果间达极显著相关(r=0.85,P〈0.01)。结果说明安徽省大多数品种(组合)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感或感病级别,抗性总体较差,生产上应加强对纹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9.
 设计不同药液量、喷雾方法(细雾、粗雾)防治水稻后期发生的重要病虫害。结果表明,在药剂有效成分用量相同时,对于发生在稻株上部的穗颈瘟、穗腐病和稻纵卷叶螟,同一品种和相同药液量下,细雾喷雾防效最好,粗雾喷雾防效最差;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或第1次喷粗雾第2次细雾防效相当。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用药量675 L/hm2或750 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900 L/hm2、1200 L/hm2和450 L/hm2,最差的是225 L/hm2。对于发生在稻株中下部的纹枯病和稻飞虱,同一品种相同药液量时,2次粗雾喷雾防效最好,其次是第1次喷细雾第2次喷粗雾,再次是第1次喷粗雾第2次喷细雾,2次细雾喷雾防效最差。无论是发生在上部的病虫害,还是发生在中下部的病虫害,药液量和喷雾方法相同,对秀水09的防效均好于对甬优12。同一品种相同喷雾方法,以900 L/hm2药液量防效最好,其次是1200 L/hm2和750 L/hm2,药液量少于900 L/hm2时,防效随药液量减少而下降。225 L/hm2药液量且采用细雾喷雾,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效均低于50%,特别是对甬优12的防效更差。但在有效成分相同的情况下,并非药液量越多防效就越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