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杨小玲  刘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16-11617,11647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对历史文化类主题公园西安大唐芙蓉园的游憩资源非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2009年其非利用价值为16.86亿~245.56亿元,说明大唐芙蓉园潜在价值巨大,只有合理开发大唐芙蓉园的游憩资源,才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2.
6-磷酸-β-葡萄糖苷酶(EC 3.2.1.86)催化6-磷酸-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如6-磷酸-纤维二糖、6-磷酸-纤维素寡糖)产生6-磷酸-葡萄糖而使纤维素完全分解,在微生物碳源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腾冲嗜热厌氧杆菌是一株嗜热厌氧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热稳定性蛋白基因资源。从该菌株中克隆编码6-磷酸-β-葡萄糖苷酶的基因Ttebgl B,并在E.coli BL21(DE3)进行了异源表达。结果表明,TteBglB催化反应的最适p H为6.0、最适温度为70℃,在pH 4~10或70℃时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同时证实,TteBglB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1(GH1)成员,可不依赖Mn2+、Ni2+、Co2+或Fe2+等二价金属离子而发挥催化作用。以pNPβG6P为底物时,催化反应的Km为0.054 mmol/L,Kcat为81.47/min,Vmax为0.003992 mmol/min,酶比活为18.093 U/mg。  相似文献   
133.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何加强有效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以达到生态系持续利用,已成为渔业界渔业资源科学管理的热门课题。作者围绕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4.
基于GIS和多流向算法的流域坡度与坡长估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地形(LS,slope length factor and slope steepness factor)因子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R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应用到流域或区域尺度时较难提取的因子。基于坡面水文学和土壤侵蚀学,对流域地形因子的原理、方法、流程进行了讨论。考虑了三维坡面水流发散和汇聚、泥沙沉积、沟道截断等条件,基于GIS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流向的地形因子估算方法,设计了LS_TOOL工具。该方法与已有AML(ARC Macro Language)和C++方法计算的坡度坡长结果在空间分布、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多流向方法,计算合理,符合地形因子计算的值域范围;空间结构比AML和C++方法好,与地形相关性较高;效率远高于AML方法,由于增加了沟道提取,其效率稍低于C++方法。该方法可方便的应用于流域和区域尺度下的地形因子估算。  相似文献   
135.
为解决黑龙港平原地下水漏斗区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简称麦-玉)一年两熟模式的水粮矛盾问题,设计“一年传统麦-玉模式+一年轮作其他作物”的2年节水稳粮型轮作系统,试图寻找适合该区域的节水稳粮型绿色种植制度。于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河北吴桥地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为对照,设置春玉米→麦-玉、冬小麦→麦-玉、春甘薯→麦-玉、春花生→麦-玉、冬小麦-夏花生→麦-玉、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6个处理,分析各轮作模式的农田耗水特征。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除冬小麦-夏花生→麦-玉外,不同轮作模式的年均耗水量可减少3.1%~15.2%。春玉米→麦-玉、马铃薯-青贮玉米→麦-玉、春花生→麦-玉和春甘薯→麦-玉模式轮作周期内年均耗水量较对照模式分别减少6.1%、7.2%、9.2%和15.2%, 4种模式的年均地下水净消耗量也较对照模式分别减少9.0%、10.3%、16.2%和32.9%;(2)不同耗水层次的作物搭配可以在空间上实现水分互补。冬小麦作物主要消耗0~160 cm土层土壤水分,其含水量相较于播种时减少了20%,马铃薯作物主要消耗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其...  相似文献   
136.
基于改进Cascade Mask R-CNN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群猪姿态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鲁  刘晴  曹月  郝霞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4):144-153
猪体姿态识别有助于实现猪只健康状况预警、预防猪病爆发,是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复杂场景下群猪容易相互遮挡、粘连,姿态识别困难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实例分割与协同注意力机制相结合的两阶段群猪姿态识别方法。首先,以Cascade Mask R-CNN作为基准网络,结合HrNetV2和FPN模块构建猪体检测与分割模型,解决猪体相互遮挡、粘连等问题,实现复杂环境下群猪图像的高精度检测与分割;在上述提取单只猪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的轻量级猪体姿态识别模型(CA-MobileNetV3),实现猪体姿态的精准快速识别。最后,在自标注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猪体分割与检测环节,该研究所提模型与MaskR-CNN、MSR-CNN模型相比,在AP0.50、AP0.75、AP0.50:0.95和AP0.5:0.95-large指标上最多提升了1.3、1.5、6.9和8.8个百分点,表现出最优的分割与检测性能。而在猪体姿态识别环节,所提CA-MobileNetV3模...  相似文献   
137.
刘晴  彭森 《种子科技》2019,(11):119-119,121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是我国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近几年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浪费也日益严重。想要解决用水问题,就必须制定有效的节水措施,节水灌溉技术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使用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索辐射诱变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及幼苗发育的影响,为开展寒地水稻突变体筛选和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6个不同积温带主栽粳稻品种(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4个钴60-γ(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20、250和280 Gy)及5个辐射后缓冲期(5、10、15、20和25 d)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粳稻种子活力及秧苗发育的影响.[结果]种子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不同缓冲期对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下同),对芽长和根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品种与辐射剂量效应因素确定辐射后15 d为种子活力最佳表达期.幼苗发育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幼苗出苗率影响最大,且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耐辐射性依次为绥粳18>龙稻18>垦稻12>松粳28>龙粳46>龙粳31.建立品种辐射剂量(x)对成苗率(Yvn)最优拟合度回归方程,计算获得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50%成苗率的最佳辐射剂量分别约为220、130、220、230、70和65 Gy.[结论]在220~280 Gy辐射剂量条件下,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15 d为最佳苗床播种缓冲期,其幼苗发育指标适宜作为辐照剂量和辐照敏感性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及机制,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北京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推动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通过梳理京津冀三地种业发展的现状与进展,分析提出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平台主导的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路径,设计了增值分配、合作分工和激励调优机制,试图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指明路径和方向,为京津冀三地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合理有序的机制,为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提升发展种业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0.
针对东北稻米产业链的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全面剖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水稻种植者、加工企业和超市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7.2%、4.9%和47.9%;基于Shapley值法按照贡献度对现有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3个经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分别为44.3%、18.4%和37.3%;利用多级综合模糊评价对各环节风险系数进行求证,3者之间的收益比例分别为49.4%、16.2%和34.4%;最后针对链条环节关系松散、风险防控能力弱、链条增值空间低等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加大产品的创新投入、强化产业品牌增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