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周启刚    彭春花    刘栩位    向宇峰  周浪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310-318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判断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综合诊断全面蓄水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VOR模型,定量评价消落带10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VOR模型可适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2)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其中改善型健康特征总面积占比最大,为44.47%,消落带健康状况呈现逐年稳定并改善趋势;(3)空间分布上,健康水平数量结构呈“凸”形分布态势,库腹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好于库首和库尾;(4)库首消落带生态系统活力值偏低,低值面积占库首消落带面积比超过60%,需要重视。综上,通过评价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栗妍  魏玮  邱扬  刘栩如  张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115-121,128
为定量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本文借助土壤养分指数(SNI)评价方法,对典型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恢复方式下典型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进行定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SNI值大小依次为:退耕还林(0.814) > 退耕还灌(0.659) > 弃耕或退耕还草(0.364) > 对照农地(0.220);不同植物群落土壤SNI值大小依次为:柠条群落(0.777) > 小叶杨群落(0.658) > 刺槐群落(0.545) > 杏群落(0.510) > 草群落(0.425) > 茵陈蒿群落(0.310) > 沙棘群落(0.271) > 白羊草群落(0.257) > 硬质早熟禾群落(0.249) > 大豆群落(0.227) > 铁杆蒿群落(0.224)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0.103)。研究表明,生态退耕后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退耕还灌的三种植物群落土壤养分指数差异显著,退耕还林、弃耕或退耕还草内部各群落间土壤养分指数差异不显著,除铁杆蒿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外,其他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指数均高于农田作物大豆群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绿茶原料品种判别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化学指纹图谱在建立绿茶原料品种属性鉴别验证技术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与潜力。【方法】利用HPLC和信息融合原理,按单一产地和混合产地两种原则,建立根据不同原料品种分组的绿茶样本的多元数字化化学指纹图谱,并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进行样本的分类判别研究和验证。【结果】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莲都区共3个产地的样本各自建立的单一产地判别函数,其回判正确率、交叉验证正确率和外部验证正确率均为100%;采用8市(县)混合样本建立的判别函数,其回判正确率为99.2%,交叉验证成功率为97.7%,外部验证正确率为100%。【结论】HPLC建立的绿茶多元化学指纹图谱能够较好地表征茶叶样本的品种属性,在此基础上有望建立一种对茶产品原料品种的判别验证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冲泡用水是茶叶风味呈现的关键介质,对茶汤品质影响显著.文章选用3种常见的市售瓶装饮用水分别冲泡六大茶类的代表茶样,结合感官评价与理化测定,分析冲泡用水对不同类型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用水对不同茶类茶汤的风味品质及其理化特性影响不同;为使待泡茶叶品质的最优化呈现,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泡用水.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原产在安吉的自然变异品种"白叶1号"因突出的品质优势为业内了解,科研人员和生产者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和寻找具有新奇特色的茶树单株,并进行扩繁。这其中,中黄1号、中黄2号(缙云黄)、黄金芽、龙游白茶等一系列的品种(系)加工的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品质得到了生产者认同和消费者的喜爱。相较正常的茶树品种,这些品种(系)具有自然变异的性状,常表现为新梢叶片或因气候温度、或因光照强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会出现短期或长期的白化、叶色明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与贵阳市农业局共同实施贵阳市科技局星火项目《优质安全猪生产、监管技术集成与示范》期问,通过对贵阳市规模化养猪场调查了解到,养猪继续增加,废水排放跟随增加,而环境容量越来越有限,技术与成本可行的猪场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的模式(工艺)还不足以应对各种类型的养猪场废水处理,养猪业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出现在规模化的养殖场,规模小而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据统计,每头猪每天大约产生5.5L排泄物,每年大约排泄9.53kg的氮。  相似文献   
18.
大叶种如何开发名优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茶叶标准现状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作用大幅度降低,技术法规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国内外茶叶标准的收集、分析和对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收集与整理国内外茶叶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  相似文献   
20.
袋泡茶審评     
我国生产袋泡茶已有30余年的历史,近两三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已面市的袋泡茶就有红茶、绿茶、青茶、花茶、菊普茶和各种拼配的保健茶等。在这些产品中,绝大部分采用袋泡茶包装机自动包制,少数用机械结合手工包制。 在现有的专业评茶资料中,尚未见有系统论述袋泡茶审评方法的,故判断袋泡茶品质的好坏常常尺码不一,较难获得一致的审评结论。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采用如下的审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