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鸡大肠埃希氏菌制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苗用鸡大肠埃希氏菌O1、O2、O78标准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菌株毒力及保存代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标准菌在麦康凯琼脂、普通肉汤及鸡裂解血液马丁肉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培养后的3株菌均符合鸡大肠埃希氏菌生化特性;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后的菌液制成蜂胶灭活疫苗,免疫30日龄雏鸡,1-2周后产生保护力,3周攻毒时保护率为100%,对同型异株(湖北地方分离株)的攻击保护率在80%以上;3株菌都能使重20g小白鼠死亡、4日龄雏鸡死亡,剖解死亡雏鸡,均呈典型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连续传5-10代的3株菌,其毒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2.
甲胺磷对不同抗性水平褐飞虱品系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点滴法测定了甲胺磷对3个褐飞虱品系的毒力,并用5个剂量(LD5、LD10、LD25、LD50和LD75)处理4龄若虫,存活若虫饲养至羽化后单对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3个品系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甲胺磷具有刺激褐飞虱种群增长的作用,但对不同抗性水平品系的刺激作用有很大差异,对田间种群和抗性品系的刺激作用明显小于敏感品系,其中对抗性品系种群增长的刺激作用尤小。  相似文献   
103.
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抗性筛选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的发展呈不规则的“S”形,第5代前抗性上升很慢,第5~15代间迅速上升,第15代后上升再次变慢。利用选育的抗甲胺磷褐飞虱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遗传形式。结果显示,正交和反交子代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5130和0.4673,表明抗性主效基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的。利用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曲线分析法,初步判断抗性遗传不是单基因控制的;卡方(χ^2)测验进一步证实,抗性遗传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控制。抗性筛选全过程和F5~F13的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2190和0.2457,说明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产生的速率较快,出现高抗性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04.
白背飞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背飞虱对杀虫剂抗性的发展和现状;并简要介绍了白背飞虱抗药性产生的机理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猪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脑弱毒SA14-14-2作为母种,采用代地鼠肾细胞和乳鼠皮下传代方法并结合蚀斑纯化技术,选育获得乙脑减毒活疫苗猪用毒株SA14-14-2VS株。该毒株经细胞传到15-18代,脑内接种12-14g小鼠不引起发病和死亡;皮下接种10-12g小鼠,从脑组织中不能分离出病毒;经3-5日龄乳鼠回传一代后,脑内毒力Log LD50仅为1.32-2.10,皮下接种小鼠无致病力。该毒株细胞18代毒,用乳猪传至第五代,从乳猪血液、脑、肝组织中分离的病毒再经细胞传二代,其滴度与原毒液相近,并仍对小鼠脑内感染不致死;8头不公猪经该毒接种后,未发生睾丸炎,睾丸组织中未回收到病毒;经静脉接种的2头怀孕30d的初产母猪,蝇接种后2d和4d血样中检出病毒,但接种21d剖杀时,胎儿均健尖,胎盘、羊水及胎儿脑组织中均未回收到病毒,该毒株能使豚鼠和猪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对小白鼠攻击的保护力比灭活疫苗主;纯毒及外源因子污染 结果表明,该毒株是纯将的乙脑病毒,符合兽用生物制品种毒标准。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地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全国不同稻区灰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机制,2012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16个灰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和3种增效剂在10个抗性种群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安徽安庆、合肥、江苏南京、盐城和无锡5个地区种群达到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74.1~91.2);浙江杭州、台州、湖州3个种群达到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35.8~47.7),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达到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8.4~21.3),其他地区种群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增效剂增效结果表明,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在5个高抗种群和2个低抗种群中对吡虫啉均具有增效作用,表明P450单加氧酶和羧酸酯酶是抗性产生的主要代谢机制,而3个中抗种群中,仅PBO对吡虫啉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说明这3个种群仅有P450单加氧酶是其抗性上升的主要代谢机制。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测定的10个种群中对吡虫啉均没有增效作用,说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没有参与其抗性上升。建议在中等水平至高水平抗性地区暂停使用吡虫啉防治灰飞虱。  相似文献   
10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强效的抗菌与杀毒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DNA病毒及RNA病毒都具有抑制活性.由于茶多酚无毒副作用、具有保健功能等特点,对机体无刺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卫生等行业.茶多酚抗菌杀毒的作用使其有望成为防治疾病的新型生物活性分子,为感染性疾病防控研究提供新思路.作者...  相似文献   
108.
要研究以鸡大肠杆菌常见致病性血清型O_1、O_2、O_(78)3个血清型菌株制备成鸡大肠杆菌多价蜂胶灭活疫苗,以1ml/只免疫1月龄鸡,3周后攻毒保护车100%;每ml含10~(10)菌,10mg蜂胶佐剂的疫苗外观呈深褐,颗粒微小均匀,流动性好,使用方便;固体培养可获得大量抗原,简化浓缩工艺,其免疫效果明显好于液体培养菌疫苗.  相似文献   
109.
以鸡大肠杆菌常见致病性血清型O_1、O_2、O_(78)3个血清型菌株制备5批鸡大肠杆菌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并对其进行免疫持续期、安全性及保存期试验。免疫试验效果表明,5批疫苗近期保护率87.5%~100%,6个月保护率75%~87.5%;成年产蛋鸡在产蛋前2周于始免疫,免疫后3个月和6个月抽样攻毒,3个月保护率100%,6个月保护率87.5%以上。安全性试验证明,14日龄肉鸡0.5ml,40日龄蛋鸡注射1ml/只无临床反应,2ml/只,3ml/只剂量组注射后2~4h,产生临床上一过性反应,不引起鸡死亡。该疫苗在10~20℃条件下保存6个月,4~8℃保存18个月,免疫保护效果80%以上,疫苗久置有沉淀,用时需要充分摇匀。  相似文献   
110.
12种猪病血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30个猪场,采集了750份血样、150份病死猪的组织样品,进行了CSF等12种猪病的血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2种疫病中,虽然某些疾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较高,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野毒和致病菌的感染,由于采取了免疫和药物预防措施,某些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对调查与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这些疫病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