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42篇
  48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花展中,丹东相君杜鹃花培育发展中心送展的造型杜鹃在众多参评产品中再次获得“最佳展品特色奖”。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乌苏里貉资源群体中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试验选取生长性状差异较大的两个乌苏里貉群体分别构建DNA池,对GHR基因的第10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 表明:发现5个SNP位点,分别为T911C、C1112T、G1454A、G1522A、C2279T.其中T911C为错义突变,可导致苯丙氨酸改...  相似文献   
53.
肉用绵羊饲料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选用(47.21±1.01)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测定12种日粮的概略养分含量,通过动物试验实测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并进行消化率和有效能与化学成分的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和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与它们在饲料中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DF消化率与饲料中的OM、GE和C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F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与饲料中的OM、GE和CP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用饲料中概略养分含量预测能量消化率(ED)和代谢能的预测模型分别为:ED(%)=194.907-0.987NDF(%)-0.901OM-0.603CP(%)(R2=0.966,n=12,P<0.001)和ME(MJ.kg-1 DM)=50.245-0.136NDF(%)-0.394OM(%)-0.012CP(%)(R2=0.901,n=12,P<0.001)。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率与概略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种有效能值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通过概略养分可对饲料的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54.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杜寒杂交公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21只平均体重为(19.14±2.37)kg公羔随机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3个水平饲喂,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当AL组的试验羊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重要内脏器官的重量和发育情况.试验期66 d.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喂水平对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指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AL组>IR70组>IR40组,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瘤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最高,为67.08%,与IR7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重占宰前活重比例以AL组最高,显著高于IR70和IR40组(P<0.05).结果提示,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复胃的重量与发育、主要生理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与NRC( 2007)肉羊的饲养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采食水平下肉羊氮沉积和尿中嘌呤衍生物(PD)的排出规律.试验选用12只平均体重为(41.3±2.8)kg的杜寒杂交绵羊公羔,随机平均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3个干物质采食水平饲喂,试验期为12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5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采食水平的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上升(P<0.05),粪氮和尿氮排出量均显著降低(P<0.05),沉积氮与摄入氮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2=0.92).尿中PD排出量和微生物氮(MN)产量均随采食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嘌呤氮指数(PNI)与氮沉积率和氮吸收率均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由此可见,PD排出量与可消化有机物采食量(DOMI)以及MN产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y=21.41X-1.81(R2=0.94)和Y=0.91X+2.57(R2=0.94);PNI能够将氮平衡和PD排出量有机结合起来,用于评价饲粮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肉用绵羊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选用(47.21±1.01)kg安装有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6 d,分别饲喂NFC/NDF为0.25、0.34、0.36、0.52、0.60、0.80、0.87、1.13、1.30、1.58、2.17和2.49的12种饲粮.结果表明:随着NFC/NDF的增加,试验羊瘤胃pH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氨态氮浓度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丁酸比例呈显著三次曲线变化(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中的丙酸、戊酸和异戊酸比例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极显著线性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对瘤胃pH、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杜寒F1代公羔羊体内主要矿物质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选用杜寒F1代公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限饲组(IR70组)和40%限饲组(IR40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AL组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各组织中钙、磷、镁、钠、钾含量。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羔羊体增重、骨骼、肌肉、皮、脂肪、内脏(包括血液)增重影响显著(AL组>IR70组>IR40组)(P<0.05),对羊毛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各组织中,仅有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钙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AL组和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磷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在分布上,骨骼是钙、磷、镁、钠的主要储存部位,分别占机体总量的98.5%、83.4%、71.7%和41.5%,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占机体总量的49.4%。结果提示,饲喂水平提高,羔羊各组织重量显著增加(除羊毛重外),骨骼、肌肉和皮中钙、磷、镁、钠、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饲喂水平为维持需要时,钙和磷含量最低。骨骼是钙、磷、镁和钠的主要储存部位,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  相似文献   
58.
1发病情况某养鸡户从外地引进5400羽商品蛋鸡,引入时雏鸡健康状况良好。鸡群采用网上平养。至70日龄鸡群开始发病,死亡数从每日3~5羽逐日增加,至90日龄鸡群死亡数达到每日20~  相似文献   
59.
<正>宁洱县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国际昆曼高速公路和省道弥宁公路交通要道。全县土地总面积3670km(2其中山区占96.77%),拥有耕地面积2.13万hm2,可利用天然草地16.4万hm2。县境内最高海拔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源与水平对冬毛期公貂体重、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择84只公貂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7组,每组12只,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15(Ⅱ组)、30(Ⅲ组)、45(Ⅵ组)、60(Ⅴ组)、75 mg/kg(Ⅵ组)蛋氨酸螯合锌和60 mg/kg硫酸锌(Ⅶ组)。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Ⅲ组公貂的体重(140日龄)和平均日增重(120~140日龄)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Ⅵ组(P<0.05),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Ⅵ组(P<0.05),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与Ⅶ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冬毛期公貂饲粮中蛋氨酸螯合锌适宜添加量为3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