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34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近年来,国内在探索用微生物防治稻飞虱和叶蝉上开展了一定的工作。 我们在茶树害虫致病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拟青霉菌有较广的寄生范围。其中的一些种,对菜青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用一些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12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中棉所112的选育过程与方法、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衣分是决定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其遗传研究相对较少,解析衣分性状遗传的特点,明确不同环境下衣分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方法】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250个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9个环境下对该RIL群体及其亲本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研究衣分性状遗传变化特点。【结果】母本s GK中156衣分性状在9个环境下均大于父本901-001,RIL群体衣分分布范围为33.91%~40.18%,平均为38.01%,表现为双向超亲,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36%~8.17%;不同环境下衣分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的趋势;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1.26%~83.13%,多基因遗传率在27.35%~90.83%,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92.00%~99.35%,一般情况下衣分是以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为主,在2015年河南安阳、2016年河南安阳和2016年山东临清环境下以2~4对主基因遗传,遗传效应较高,在2015年河南安阳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对主基因的存在。【结论】衣分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大于90%,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优质棉中棉所70产量性状衣分的遗传特征,为不同生态区条件下相互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棉花产量、农民增收、QTL定位和高衣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棉花杂交种中棉所10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中棉所1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以纤维品质优异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7为父本,以高衣分品系GH07-44为母本,构建了F2和F2:3分离群体,并对F2和F2:3群体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表型评价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分离群体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超亲分离,变异系数为1.15%~15.19%;F2群体中铃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个世代中纤维成熟度指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小。超高亲比例为1.71%~66.86%,其中F2:3群体马克隆值的超高亲比例最高,2个世代中最小的超高亲比例性状均为上半部平均长度。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衣分与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铃重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2群体的成熟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2:3群体的成熟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性状组与纤维品质性状组间存在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呈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正相关,随着世代的增加,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降低,因此实现产量和纤维品质同步改良虽有一定难度但有可能实现。本研究筛选出2个世代衣分均超过43%且纤维品质较好的材料9个(马克隆值均值<4.5、上半部平均长度均值>30 mm),为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棉花纤维强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与一个已定位的高强纤维QTL紧密连锁的3个SSR标记对7235的BC2F2代分离群体及其家系进行分子检测,目的是验证此标记在不同的棉花遗传背景及群体中辅助选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为快速有效地改良棉花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状况,于2012―2018年对该保护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生态、保护生物资源概况和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有机污染指数(A)、生物多样性指数(H´)、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进行分析评价。11个航次的监测中,海水除2016年5月无机氮超标(Pi =1.08)、2017年8月无机氮超标(Pi =1.31)且水质开始受到有机污染(A=1.001)外,其他所有参数均符合海水评价标准。沉积物均符合国家Ⅰ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通常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6年5月和2017年8月浮游植物多样性偏低(H?=0.45、H?=0.28),2018年5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77)。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刺参密度从约2 ind./m2逐渐增加至3~5 ind./m2。2012年和2018年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分别为0.995和0.993,核苷酸多样度指数分别为0.039和0.037)且无显著遗传差异。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良好,但需要防控海水无机氮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陆地棉株高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 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 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 2011年分别在河南安阳、辽宁辽阳和新疆石河子种植BC5F3:4株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群体环境中株高的超亲比例为53.43%~88.97%。从早期构建的总图距为5088.28 cM, 含有2280个SSR标记位点,覆盖26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中筛选标记,对408个单株进行的SSR鉴定,结果检测到16个株高QTL,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35%~13.17%。有7个QTL在2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与标记MUSS563紧密连锁的qPH-15-19在一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报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QTL、基因克隆、分子辅助选择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非文学专业的普通高校中开设文学艺术学科,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涵养他们的道德,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实现其对人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