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41.
半山区种植玉米应该做到底肥、口肥、追肥相结合施用,底肥不能代替口肥,半山区春季气温低,在玉米离乳期,土壤有效磷浓度低玉米苗根系不能吸收,造成玉米苗期缺磷;底肥更不能代替追肥,氮肥在土壤中流失较快,即使加了缓释剂,在雨水充沛条件下,玉米后期也会脱肥;肥料搭配合理,再加上精耕细作, 减少病虫草鼠的发生,才能使玉米获得好的收成。  相似文献   
242.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中籼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与根系特征。【方法】以江苏省近8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中籼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全生育期设置干湿交替灌溉(AWD)和常规灌溉(CI)处理。在矮秆、半矮秆常规稻和半矮秆杂交稻中各选择2个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明显差异的品种进行稻米品质和根系特征分析。【结果】无论是在AWD还是CI下,各类型品种的产量和WUE均随品种改良逐渐提高。与CI相比,AWD显著增加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AWD下,各类型品种(矮秆品种、半矮秆品种、半矮秆杂交稻)的产量分别为6.96 t/hm2、8.71 t/hm2和10.14 t/hm2,WUE分别为1.30 kg/m3、1.62 kg/m3和1.91 kg/m3。各类型品种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淀粉溶解度与膨胀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以及脱落酸含量随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与CI相比,AWD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提高了稻米淀粉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淀粉的消减值和相对结晶度。相关分析表明,产量、WUE及稻米品质均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结论】现代半矮秆品种尤其杂交稻在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优的稻米品质,这与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3.
"耐普九"微量元素水溶肥是美国"世多乐"公司生产的肥料。为验证该产品在彰武县花生田的应用效果,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2014年在彰武县农业中心安排花生田间示范试验,效果理想,投入产出比大,喷施"耐普九"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亩增产19.6公斤,增产率为9.2%,亩增效益68元。  相似文献   
244.
水稻旱秧大田期需水特性与节水灌溉指标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旱秧移栽后有明显的分蘖和生长优势 ,尤其在较低土壤水分或节水灌溉条件下 ,旱秧有效穗数多 ,干物质累积量高 ,籽粒灌浆速率快 ,成熟期叶片衰老慢 ,根系活力强 ,较湿润秧显著增产。在严重土壤水分胁迫下 ,旱秧较湿润秧减产的幅度小。研究表明 ,旱秧大田期具有适应较低土壤水分的能力。依据旱秧各生育时期对土壤水分反应的特性 ,提出了控制低限土壤水势的高产节水灌溉指标 :移栽后返青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 - 1 5~ - 2 0 k Pa;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为 - 2 0~ - 40 k Pa;二次枝梗分化期至出穗后 2 0 d为 - 1 5~ - 2 5k Pa;出穗后 2 1~ 45d为 - 2 5~ - 35k Pa  相似文献   
245.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培养物,探讨育肥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约210kg体重接近的西门塔尔牛(约1岁)40头,随机分为4组,研究日粮中复合益生菌培养物添加水平对肥育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组均不同程度提高育肥牛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各项血液指标和血清IgG、IgA、IgM、IL-4、IL-6、和IFN-γ的含量,说明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培养物对育肥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提高效果明显。其中从试验数据来看,试验2组(基础日粮+20‰复合益生菌培养物)综合效果表现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246.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韧皮纤维作物,炭疽病是苎麻重要病害之一,影响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植物病原真菌传统分离法,对采自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苎麻主产区感染炭疽病的苎麻叶片进行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和β-微管蛋白序列(β-tubulin, TUB2)的克隆和分析,对引起苎麻炭疽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分析,确定引起我国苎麻炭疽病的病原主要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希金斯炭疽菌(C.higginsianum)。根据新的炭疽菌种的分类方法,苎麻炭疽病病原分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群(C.gloeosporioides complex)和毁灭炭疽菌(C.destructivum complex)复合群。研究结果为研究苎麻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以及苎麻抗炭疽病分子育种研究和有效绿色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7.
麻杏石甘散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个中药组方,但生产中很多养殖户却不会使用该组方治疗相应疾病,本文以养猪为例,总结了麻杏石甘散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1 麻杏石甘散的作用 麻杏石甘散在养猪上的主要用途有两个方面:一是止咳;二是平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还有两种止咳、平喘的药物,那就是替米考星与氟苯尼考,这两种药物属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248.
项嘉铭  戴茜  刘立军 《作物学报》2023,(7):1979-1993
工业大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其主要种植区铜矿丰富,耕地土壤受铜污染严重;工业大麻有较强的耐铜性和较高的生物量,可代替粮食作物在铜污染土壤上种植,探究如何增强其耐铜性具有重要意义。水杨酸(SA)在植物抗逆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铜敏感品种云麻1号,探究外源SA对铜胁迫下工业大麻耐铜性和铜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对工业大麻具有明显毒害作用;外源SA降低了麻纤维铜含量,增强了根系对Cu2+的吸收和固定,地下部铜含量是胁迫组的1610.1%,铜累积量是胁迫组的857.1%,这可能是通过提高半纤维素和木葡聚糖的代谢及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实现的。外源SA促进了铜胁迫下工业大麻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累积,显著增强了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了ROS和MDA含量,减少氧化损伤。在铜胁迫下施用外源SA,可以特异性诱导CsCIPK25和CsWRKY32表达,并通过调控作物离子转运、铜吸收固定、金属螯合物合成等多种途径增强铜胁迫下工业大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49.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也是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生物质炭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吸附性和pH值高等特性,在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生物质炭能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本文总结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温室气体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的高效生产及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50.
本试验通过探究笼养和离地式半散养2种饲养方式对白羽王鸽肉用品质的影响,为白羽王鸽的养殖模式提供更合理的参考。试验以国标方法对2种饲养方式下白羽王鸽肌肉的氨基酸、蛋白质、水分和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发现日龄、性别和饲养方式对白羽王鸽肌肉水分含量的影响不大,但白羽王鸽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不同饲养方式下有明显差别,同时笼养组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半散养组、呈味氨基酸含量低于半散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半散养可以提高白羽王鸽肌肉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品质,因此可在白羽王鸽养殖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