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辽优2015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2.
针对北方光温生态条件和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表达特点 ,提出了在北方气候条件下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人工种择压设置的原理与方法 ,并介绍了在一定人工选择压下的实际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83.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利用,曾经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水稻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年最高种植面积十余万公顷。然而、五”期间面积下滑,跌入低谷。究其原因,主要是老组合竞争优势不强,抗倒性差,制种效益低等[’]。辽代3225的选育成功是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它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利用亚种间杂交和地理远缘杂交选育的恢复系C253,与具有理想株型的不育系326A配组选育而成,具有株型理想、产量高、抗逆性好、易于制种等优点,实现了我们提出的‘房起点(双亲产量均高、综合性状优良)理想株型即优…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水稻辽 3 2 6A、辽 4 54A等 8个不育系的特征、开花习牲、镜检及套袋等调查 ,明确了这些不育系花粉的败育类型、比例、自交结实率及自然条件下的异交率。指出了用常规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的优、缺点 ,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5.
水稻苗期耐寒性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农杆菌介导的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导入超级粳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编码腺二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enosine diphosphate 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基因导入粳型水稻中,获得了86株疑似转基因植株,经分子标记检测验证了78株为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87.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北方杂交粳稻种子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8对SSR引物对7个北方杂交粳稻组合的杂种F1与其父母本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每个组合获得4-11对多态性好的特异引物,利用特异性引物可将杂交种与其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分开,说明SSR标记可应用于北方杂交梗稻种子纯度鉴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8年便开始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进行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的分子育种研究,2000年参加了农业部“948“全球分子育种计划课题项目.利用回交导入技术构建了以优良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的选育材料平台.2004选育出第一个粳稻分子育种强优恢复系C124并配组成功.分子育种杂交新组合辽优5224于2005、2006两年参加了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综合优势突出,2007年1月获得辽宁省水稻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9.
辽宁杂交粳稻育种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北方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育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0.
<正> 据国际水稻所著名水稻育种家库西(Khush)博士介绍,目前国际水稻所在水稻育种上的主要目标是培育比现在种植的改良半矮杆品种增产20%到30%的超高产品种。理想株型将有新的结构,它的分蘖将大大少于目前的栽培品种,但几乎每个分蘖都能成穗。这种新株型水稻不但适合直播,而且适合育秧移栽。目前虽然不能肯定将来培育成功的理想株型水稻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