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利用PCR方法扩增生防细菌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IC1270)基因组调节基因CrrS、GrrA、rpoD、rpoS,插入质粒pGEMT-easy中。切下目的片段与酶切穿梭质粒pJFF224-XN连接,经PCR及酶切鉴定,调节基因片段分别以正向或反向插入到质粒的T4启动子下。将带有调节基因的穿梭质粒导入IC1270的感受态细胞,得到带有同源调节基因不同插入方向的IC1270衍生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正向插入的调节基因未提高对病原真菌的生防效果,而反向插入的调节基因丧失对病原真菌的颉抗作用,推测与抑制调节基因的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22.
大白菜根际细菌及其抗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大白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47个细菌分离株,有40个分离株能产生群体密度信号(quorum sensing,QS)分子,占总分离株的11.5%。PDA培养基平板颉抗实验发现,有6个产生信号分子的分离株(Cll、C26、C27、C33、C34和C41)具有颉抗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瓜果腐霉菌等6种病原真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分离株C33和C11在田间实验中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与成团肠杆菌IC1270相同或更强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23.
论青枯菌潜伏侵染与花生抗性遗传改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病品种是迄今防治花生青枯病最重要的途径。虽然花生的青枯病抗性育种成效较大,但过去的研究工作普遍忽视了青枯菌对花生的潜伏侵染及危害。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关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的危害、花生对潜伏侵染反应特性的遗传分化、检测青枯菌潜伏侵染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花生的青枯病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潜伏侵染的抗性遗传改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大豆霜霉病菌rDNA ITS区的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霜霉病菌是引起大豆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采用真菌18~28 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大豆霜霉病菌和其他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大豆霜霉病菌的ITS全序列并与GenBank中霜霉菌属其他种的ITS序列比对,设计出大豆霜霉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M1和PM2。用此特异引物可以从大豆霜霉菌株中扩增出38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9个参试菌株和大豆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试验证明,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0.1 pg。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大豆霜霉病菌,为快速监测组织中霜霉病菌潜伏侵染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GUS瞬时表达的方法,对适合于大豆子叶节和胚尖转化的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品种为东农50,适合胚尖转化的品种为黑农41。在子叶节转化系统中,摸索了农杆菌侵染浓度与侵染时间的最佳配比组合、乙酰丁香酮浓度和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后的条件为:农杆菌侵染的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30~40 min,乙酰丁香酮浓度200μmol.L-1,超声波辅助转化时间5 s。在上述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为2.3%。  相似文献   
26.
拟南芥pre-miR399b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拟南芥miR399b茎环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克隆了拟南芥pre-miR399b(precursor miRNA)基因。采用LIC(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法将pre-miR399b连接到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JG045上,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pS-DC2,并用冻融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中。研究结果为将pre-miR399b基因转化大豆再生植株,鉴定miR399b基因在大豆磷吸收利用中的功能及培育磷高效大豆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成员之一,大豆花叶病毒病可造成大豆10%~30%的产量损失,并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不同株系间致病力差异源于它们在碱基序列上的差异。采用传统的抗病育种技术育成的抗病品种抗谱窄,品种抗性可因病毒株系的变异而丢失。依靠RNA引发的基因沉默改善植物的抗病毒能力是基于RNA i(RNA inference)原理建立的植物抗病毒新策略,本研究对来源于武汉SMV分离物的CP基因和Nib基因进行了克隆,通过对保守区域的扩增,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大豆抗花叶病毒的RNA干扰载体。为防治大豆花叶病毒新技术的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大豆苗期氮高效和氮敏感资源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水培方法,观察各品种在低氮和正常供氮环境下叶片黄化程度,初步评价大豆品种苗期对低氮的反应.根据叶片黄化程度差异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氮品种(坡黄、铜山青大豆和徐豆8号),3个氮敏感品种(84-70、中品03-5358和龙豆7号).通过对这6个品种氮积累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并结合各...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大豆锈菌在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和豇豆叶片上的致病反应。接种后锈菌均能在上述植物的叶片上形成侵染病斑,病斑形成时间和形态因物种而异;锈菌在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可形成孢子堆,豌豆叶片上的孢子堆能释放出具有交叉侵染能力的夏孢子;锈菌在绿豆上可形成具有突起的病斑,在其它豆科叶片上仅形成过敏型枯死病斑,不形成孢子堆。组织学观察表明: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孢子堆周围组织布满菌丝,孢子堆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夏孢子;其他豆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中仅含有一些细胞碎片,未见孢子堆和夏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3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1999年对我国101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嘟噜豆-2等9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8%,感病资源1009份,占鉴定总数的9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