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资源正在急剧下降,开展鱼类监测对于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鱼类监测方法因具有破坏性、调查者也要专业形态学知识、调查工作量大等弊端,故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环境DNA (eDNA)技术的发展使得鱼类调查更加的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无损伤,目前在鱼类的监测中广泛使用,然而eDNA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方法。eDNA技术包含了样品的采集及处理、eDNA提取、eDNA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几个主要步骤,在整个流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必要,对单个步骤又有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不同对鱼类eDNA的检测效率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外对于eDNA技术应用于鱼类监测所研究的问题较为丰富而全面,如生物多样性监测、入侵物种检测、濒危物种检测和生物量的估算等,虽然国内的起步不晚,但国内对此研究方向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62.
园林树木冻害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冻害是树木在休眠期因受0℃以下低温而使细胞、组织、器官受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树木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又广,并且这几年气候反常非常严重,各种园林树木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为此,必须进行很好的防治,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坚持依法治林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林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林业行政执法作为依法治林的重要内容,必须适应林业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64.
65.
卢林 《花木盆景》2008,(6):64-65
2006年10月,本人在江苏如皋花卉市场购得一盆雀舌罗汉松,树高70cm,干径4.3cm,如图一,树相普通,意境欠高远。当时瞧其稍具姿态,又隐约觉得以后有再创作的余地,便千里迢迢带回。  相似文献   
66.
从兰州引进67个紫斑牡丹品种,通过物候期及相关性状的观测,结果显示引种的紫斑牡丹在洛阳地区的萌发期为2月下旬,3月5—18日是紫斑牡丹现蕾主要时期;4月12日进入初花期,4月18日左右进入盛花期,4月23日左右进入谢花期;紫斑牡丹的群体花期为4月12—27日,群体初花期到来之后,3~5d内进入盛花期,由盛花期到群体谢花期一般经历5d左右。试验筛选出切花品种6个,推广型品种4个。  相似文献   
67.
以花王、太阳、十八号、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葛巾紫、冠世墨玉和雪塔9个不同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对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冠世墨玉、太阳、粉中冠和葛巾紫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容器栽培牡丹赏花的需求;雪塔和珊瑚台表现一般,虽然雪塔成花率较高,但其花朵直径和花型并未...  相似文献   
68.
牡丹冬季温室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牡丹自然花期较短,且过于集中,花农常说“弄花一年,看花十日”。目前人们已总结了一整套牡丹促成栽培技术,通过对环境因子的调控,使牡丹在任何季节都能开花。以下以冬季(春节期间)催花为例,介绍催花整个过程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9.
70.
盆盎快餐     
__一生盆盎快餐@卢林!江西萍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