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林业   456篇
农学   320篇
基础科学   359篇
  297篇
综合类   2379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1200篇
园艺   456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赖草是改良小麦的重要近缘植物,目前已育成多个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和代换系,然而对大赖草染色体的光合效应和对产量性状的效应却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大赖草染色体的效应,对进一步利用大赖草外源基因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光合仪测定和产量性状调查,对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代换系和亲本中国春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0个异染色体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普通小麦中国春,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大赖草E染色体具有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的正向效应。大赖草E、J染色体能够提高小麦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992.
谷子不同品种、生育时期、叶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谷子不同品种、各重要生育时期、不同叶位与光合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谷子光合蒸腾和叶绿素等生理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研究归纳了谷子相关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谷子在孕穗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较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高出247.7%和32%,蒸腾速率分别高出100.4%和104.7%,叶片气孔导度也较高,而胞间CO2浓度较低;灌浆期谷子顶三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出下部叶片,自上而下各叶位单叶的叶绿素含量呈现出由低到高再转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3.
设计开发基于nRF24L01的无人机植保无线数据传输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机载作业系统和地面遥控作业系统两部分组成。机载作业系统由51单片机将无人机植保作业系统传感器及作业状态数据采集计算,通过nRF24L01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与地面遥控作业系统进行控制数据的双向传输,实现无人机植保作业信息的数据传输以及作业控制。介绍植保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无线传输软件设计、无线传输协议和参数设定以及软硬件的调试。通过实际应用,该系统运行平稳,性能可靠,实现植保作业的数据精准化、控制变量化。  相似文献   
994.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古田县境内主要柿子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究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4条UBC引物对15份材料共扩增出113个DNA位点,多态位点共93个,多态性带占比为82.30%。采用Ntsys-pc 2.10e软件分析计算,15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8230~0.5841。表明福建省古田县柿子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较丰富。研究结果可为柿属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栽培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粮食温度、湿度是判断粮情的基础,粮情测控系统是实现安全储粮的关键技术;在使用粮情测控系统过程中一些直属库也反映出现的问题多,采购时无法判断产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储粮系统部分直属库和分库粮情测控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质资源真实身份,强化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通过深度发掘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的优异资源,推动共享利用。【方法】以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中的2 918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品种鉴定检测标准中推荐的40对SSR标记,以及61 214个SNP标记来构建其分子身份证。根据获得的分子身份证信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核心、同近源、异质和群体等类进行管理,并进一步针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2 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SR分子身份证,为除异质性种质外的2 502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NP分子身份证。分别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建设规范。其中,SSR分子身份证由40个SSR位点指纹转化为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的编码组合构成,并以二维码形式存储;SNP分子身份证由61 214个SNP位点指纹转化为可视化的条形码。根据样品纯合度和指纹特异性等特征,将样品划分为1 56...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氏菌在熟肉制品中的生长预测模型。【方法】分别将大肠埃希氏菌接种到熟猪肉的不同部位(猪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接种到经不同盐质量分数加工过的熟肉中,测定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数,用Origin 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两个温度下大肠埃希氏菌在熟猪瘦肉和脂肪上的生长用Gompertz方程拟合要比线性方程拟合的好,而Logistic方程则能较好的描述不同盐质量分数时大肠埃希氏菌在熟肉上的生长。模型拟合的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相对较好,表明建立的Gompertz方程、线性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模型均有效。【结论】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能够很好预测大肠埃希氏菌在不同熟肉制品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9.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在传统支状滴灌系统末端设置回流管后滴灌系统毛管主流流速增加后回流滴灌系统的输沙排沙潜力及其抗堵塞性能,通过周期滴灌实验分析回流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以及滴头堵塞情况,并对毛管内沉积泥沙分布特点和系统各部分输沙排沙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0.035 m·s~(-1)回流、0.05 m·s~(-1)回流滴灌系统的灌水均匀系数、滴头堵塞数量均明显优于支状滴灌系统。回流流速为0.05、0.035、0.015 m·s~(-1)三种回流系统中毛管沉泥量依次增加,但均低于支状滴灌系统的毛管泥沙沉积数量,同时四种回流滴灌系统均表现为沿水流方向毛管内沉泥量逐渐增加。支状滴灌系统、0.015 m·s~(-1)回流、0.035 m·s~(-1)回流、0.05 m·s~(-1)回流系统回流排沙量分别为0、1.59、4.30、7.52 kg,表明回流管具有良好的输沙排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