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结果表明:绥粳10号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施氮肥分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和穗肥,比例3:3:3:1,最佳密度为30.0cm×13.3cm或(40+20)cm×13.3cm产量最高,实测达到了735.1k9/667m^2。  相似文献   
32.
1 品系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室1997年以黑河19号为母本.以绥96-8107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2007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3.
结合了北京市延庆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成功运营和推广,切实的感受到了可再生能源对废物利用,减轻燃煤压力,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这让我们相信生物质新能源只是一抹新时代的曙光,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多的清洁型可再生能源必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劲力量。  相似文献   
34.
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对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和土壤初始含水量进行通径系数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降雨侵蚀的产沙影响因子,为重庆市黄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量、产流量与侵蚀产沙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与侵蚀产沙量关系不显著;产流量和降雨强度对侵蚀产沙量的总作用、直接作用和决策系数均较大,降雨量主要通过降雨强度和产流量对侵蚀产沙量起间接作用。因此,产流量和降雨强度是侵蚀产沙量的主要决策因子。试验中还有一些未考虑的因素影响侵蚀产沙量,这些因子可能包括未分析的土壤团聚体变化、土壤孔隙变化、风速和人为因素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杂质的研究是兽用化学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杂质研究贯穿于兽药研发的整个过程。由于兽药在临床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与兽药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外,还与兽药中的杂质有关。所以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把杂质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上市兽药的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主栽品种对单株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稳长、千粒重、穗粒数、株高、食味分值、穴穗数、结实率、抗稻瘟病性、生育期、耐冷性,说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穗长、千粒重、穗粒数等性状改良.  相似文献   
37.
近几年来,在国家宏观利好政策扶持下,南阳市农机化水平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提高,装备结构逐年优化,主要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至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6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在适宜机械化作业地区,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取得重大进展,机械化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艾灸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IL-6、IL-8、TNF-α、Hp-IgG、CD3+、CD4+、CD8+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HP胃炎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A组(空白组)、B组(Hp胃炎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组)、D组(电针+模型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NaHCO3+消炎痛+Hp灌胃造模。各组经相应的干预后,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TNF-α、Hp-IgG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CD3+、CD4+、CD8+、 CD4+/CD8+值。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IL-6、IL-8、TNF-α、Hp-IgG、CD8+明显增高(P<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血清IL-8、TNF-α、IL-6含量、Hp-IgG、CD8+明显降低(P<0.05或0.01),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D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C组IL-6、IL-8、Hp-IgG明显降低(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艾灸防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作用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促进免疫因子CD3+、CD4+产生,抑制CD8+分泌,且艾灸对胃黏膜组织保护作用比电针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