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21.
2005~2006年冀中南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冀中南麦区2005年冬前和冬季特殊气候条件下小麦遭受冻害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提出了冀中南麦区预防小麦冻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2.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是一个小的高亲水性的蛋白家族,该蛋白家族在逆境胁迫下大量积累,保护植物免受逆境胁迫。LEA蛋白可分为7组,其中重复的11-氨基酸基序是第3组LEA蛋白的特征。为深入分析第3组LEA蛋白在小麦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利用芯片技术从小麦表达谱中筛选出一个渗透胁迫诱导表达的第3组LEA蛋白基因TaLEAsm,然后根据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筛选石麦15的BAC文库,获得1个含有该基因的BAC单克隆,以该BAC单克隆质粒为模板,通过BAC延伸测序克隆了TaLEAsm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对TaLEAsm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和启动子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TaLEAsm基因序列仅含有1个105bp的内含子,其开放读码框长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TaLEAsm含有10个11-氨基酸重复序列,属于第3组LEA蛋白。低温、高盐和渗透胁迫均诱导TaLEAsm基因上调表达,但在根和叶中表达模式不同。在TaLEAs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500bp序列中,预测含有14个逆境响应顺式元件。在拟南芥中,TaLEAsm基因启动子能够启动GUS基因表达,渗透胁迫诱导GUS基因明显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TaLEAsm为小麦脱水响应基因,其启动子为渗透胁迫诱导启动子。  相似文献   
23.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及旗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洛旱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温麦6号,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旱处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洛旱2号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均小于温麦6号。  相似文献   
24.
为了将分子标记技术尽快应用到小麦育种工作中,利用高通量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了河北省153份审定小麦品种的光周期、春化、株高、粒重、穗发芽、抗旱和抗病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在Ppd-B1和Ppd-D1光周期位点分别检测到24个和5个光周期不敏感品种.Vrn-D1b...  相似文献   
25.
分析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以河北省为例, 阐述了目前我国北方节水的关键。认为节水的关键在农业, 而农业节水的重点在小麦。提出在发展工程节水的同时, 注重发展生物节水和农艺节水, 以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为先导, 与配套的节水栽培技术相结合, 实现小麦生产的节水, 这对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石麦15”和“石家庄8号”节水栽培实践论述了培育节水品种的可行性以及推广节水品种在农业节水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6.
《冬小麦品种石麦22春灌1水亩产500~550 kg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272—2018)规定了冬小麦品种石麦22春季灌1水条件下实现产量7 500~8 250 kg/hm2的基础条件,小麦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和个体指标,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该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麦区及相关适宜地区灌溉麦田。  相似文献   
27.
小麦新品种‘石麦2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全面了解‘石麦22’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根据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和2010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石麦22’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麦22’在2009年国家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石4185’增产7.63%,2010年度比对照‘良星99’增产4.81%,2010年度生产试验中比‘石4185’增产5.82%。结果表明,‘石麦22’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是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8.
根据普通小麦HKT1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U16709)设计基因特异引物,通过筛选矮败中国春BAC文库,获得含有HKT1基因组序列单克隆BAC。根据HKT1 5’-端已知序列设计测序引物,以单克隆BAC质粒为模板进行测序,序列经Sequencer软件拼接,获得了HKT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 192 bp序列。用Neural Network PromoterPrediction(NNPP)软件分析此序列,预测存在9个转录起始点。PLACE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包含多个胁迫诱导元件,如盐诱导元件GAAAAA,抗冻、缺水、脱落酸、抗寒元件CANNTG和CCGAC等,伤害诱导元件TGACY,组织特异表达元件ACTTTA和ATATT等。HKT1启动子克隆表明,设计基因特异引物筛选BAC文库,通过以单克隆BAC质粒为模板直接测序获得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方法是从普通小麦基因组中克隆基因启动子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9.
为优化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9和石麦22为试材,灌溉条件设冬小麦生育期灌溉次数1、2、3次3个水平(依次用I_1、I_2、I_3表示),其中,2次灌溉处理又根据灌溉时间的不同设定了4种组合[起身期+灌浆期灌溉(I_(2-1)),越冬期+起身期灌溉(I_(2-2)),越冬期+拔节期灌溉(I_(2-3)),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I_(2-4))],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麦22产量潜力较高,不同灌溉条件处理的平均产量较石麦19提高8.75%。2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从同一灌溉次数处理的平均产量看,石麦22更适于节水灌溉,其中,灌溉1水条件下产量较石麦19略高,灌溉2水条件下较石麦19平均增产14.16%。在灌溉2水的处理中,石麦19产量以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组合(I_(2-4))最高,且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石麦22产量以越冬期+起身期灌溉组合(I_(2-2))最高,与起身期+灌浆期灌溉组合(I_(2-1))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成熟时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选择灌溉次数和小麦品种,节水灌溉条件下,推荐选种石麦22;在条件允许灌溉2水的区域,应在越冬水的基础上进行1次春季灌溉,推荐石麦1_9在拔节后期灌溉,石麦22在起身期灌溉。  相似文献   
30.
石优20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从冀935-352/济南17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9008号),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麦区和国家北部冬麦区跨区域双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