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 ph1b纯合基因型中,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和外源染色体能够发生配对和重组。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高效利用 ph1b突变体进行异源有益基因转移,以11个小麦材料为试材,比较了9个已报道的 Ph1的PCR分子标记。在9个分子标记中,标记OPR7和OPR17不具有特异性,标记PhSCAR、Mads、Ph920、PSR128、PSR574、PSR2120和WPG90为显性标记,仅标记PhSCAR为共显性标记。结果表明,标记Mads、PSR128、PSR574和PhSCAR扩增稳定,条带清晰,无非特异性PCR扩增产物,是用于 Ph1分子检测的理性标记。  相似文献   
32.
现代节水农业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适合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工程技术节水。  相似文献   
33.
为探究长期施氮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品质特性和氮肥利用的调控作用,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20-2021年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氮量,设75 kg·hm-2(N75)、150 kg·hm-2(N150)、225 kg·hm-2(N225)和300 kg·hm-2(N300) 4个水平;副区为种植密度,设225×104 株·hm-2(D225)、300×104株·hm-2(D300)、375×104株·hm-2(D375)、450×104株·hm-2(D450)和525×104株·hm-2(D525)5个水平;分析了不同施氮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石4366产量、粉质特性、RVA特性、拉伸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组合下籽粒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有较大差异,施氮量对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显著影响。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施氮量225 kg·hm-2、密度范围375×104~525×104株·hm-2和施氮量300 kg·hm-2、密度范围225×104~450×104株·hm-2组合下均能获得较高产量。蛋白质含量、容重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升高趋势;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225下粉质参数最高。小麦籽粒品质和面粉粉质指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225 kg·hm-2、密度525×104株·hm-2组合是小麦粉质指标最优组合。淀粉RVA参数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225×104株·hm-2处理下最好。拉伸特性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450×104~525×104株·hm-2组合和施氮量300 kg·hm-2、密度225×104株·hm-2组合下较好。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施氮量225 kg·hm-2、密度375×104~525×104株·hm-2组合下较高。综合籽粒产量、品质相关指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25 kg·hm-2、种植密度450×104~525×104株·hm-2可作为石4366高产、优质的较佳肥密组合。  相似文献   
34.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品质优异,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以‘冀935-352’为母本,‘济南17’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在不同土质和生产条件下异地交替定向选择。在高肥条件下,前期足水供应,促营养体充分发育,后期干旱胁迫,在逆境条件下筛选生产能力强的个体以提高品种的抗旱性、节水性、抗逆性、适应性等;选种方向上注重选择产量因素协调的个体;高代品系采用跨区域多点风土适应性鉴定筛选的方法,使高产稳产与抗逆广适达到高度结合;同时,从F3代进行实验室品质同步选择。成功选育出小麦新品种‘石优20 号’。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节水等特点于一体,于2009 年通过河北省优质组审定,2011年又通过了国家审定。其遗传基础丰富、性状良好,可作为高产优质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35.
为鉴定育成小麦品种的耐热性,同时也为小麦耐热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法鉴定河北、山西和山东省13个推广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晋麦47、石优20、泰山5366和金禾9123耐热性好;石麦22和石4185的产量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差异不大,耐热性较好;衡136的产量和千粒重在正常环境下较高,但在热处理下产量和千粒重较低,耐热性较差。尧麦16的湿面筋、蛋白质、吸水率和延展性的差异极显著。石麦19、邢麦6、沧麦028、石麦22和金禾9123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6.
为给小麦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参考信息,以冬小麦栽培品种石麦15(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从暗培养7~10d的黄化幼苗地上部提取高分子量基因组DNA,使用载体pCC1BAC的HindⅢ位点构建了六倍体小麦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由1 000 000个以上克隆组成,保存在1 020个混合池中,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85kb,空载率为2.5%;覆盖小麦基因组5倍以上;挑取7个克隆培养5d后,经HindⅢ完全酶切检测,其指纹图谱稳定一致。石麦15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为小麦基因克隆、调控序列克隆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冬小麦品种石4366生长特性的影响,2020-2021年度在长期氮肥定位试验田通过裂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75 kg·hm-2、150 kg·hm-2、225kg·hm-2和300 kg·hm-2,分别用N75、N150、N225和N300表示)和5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225×104株·hm-2、300×104株·hm-2、375×104株·hm-2、450×104株·hm-2和525×104株·hm-2,分别用D225、D300、D375、D450和D525表示),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该品种旗叶面积、穗部发育、群体动态、秸秆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石4366群体、茎秆特性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N75条件下穗长、总小穗...  相似文献   
38.
HKT基因家族在维持植物K+、Na+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对禾本科植物HKT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抗寒小麦品种石麦15号小麦经遵化市国家农业试验站进行的抗寒性鉴定,鉴定结果:2006年的越冬冻害程度轻,在本区域、本年度气候条件下种植能够安全越冬,属一级抗寒品种;2007年越冬率99.6%,在上年度与本年度气候条件不相同的情况下,抗寒表现基本稳定,属抗寒能力极强的品种。2009年、2010年经历强降雪以及低温冷害后,该品种仍然获得高产。2010年6月22日测产,产量达到9219kg/hm^22。田间管理及时到位是高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0.
“石家庄8号是以石91-5096做母本、GS冀麦38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连续多年采用“水分调控、异地交替“选育方法培育而成的集节水、高产、广适等优点于一体的冬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2006-2007年列为国家主导品种.经专家鉴定,该品种实现了高产与节水的高度结合,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