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2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8~1.0 m行距和0.15~0.25 m株距条件下,采用9种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在海南省种植短蔓型甘薯品种广薯79,结果表明:加宽行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鲜薯重、干物率、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加宽株距有利于提高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和大中薯比率。在9个处理中,0.8 m×0.15 m株行距配置方式收获最高的鲜薯产量,(0.9~1.0 m)×(0.15~0.20 m)株行距配置方式获得较高的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134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36对多态性引物对全部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348个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306条(占87.9%),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9.7个和8.5个。应用Nei’s相似系数法估算了134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536~0.971,说明木薯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基础一般。聚类分析将全部材料划分为8个组群,结合PCA分析说明,分组群体构成与其品系的地理来源具有一般相关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630,各个组内存在差异,以第1、5组较高,分别由我国的自育品种和来自南美洲的品系构成。研究结果较全面反映了中国现有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引进木薯优良资源,以及优异木薯基因资源挖掘和育种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琼中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1994年起,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采用"参与式"和"科技入户"等方法,推广木薯新品种华南5号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1992—2003年12a间,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205和华南124),进行氮、磷、钾和火烧土等4种肥料各4个不同施肥水平组成共16个施肥配方的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木薯农艺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质量分数与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鲜薯产量与株高、茎径及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株高、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茎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列出它们的相关回归方程。推荐木薯最佳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为2~4:1:2~4,其中,N,P2O5,K2O的施肥质量配比在连作初期以2:1:2为佳,而连作后期则以逐渐过度为4:1:4为佳。  相似文献   
16.
木薯种植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木薯产业不断壮大和种植面积增加,木薯种植地的肥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多年来对木薯种植的认识偏差,木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受到阻碍.通过多年来对木薯种植与土壤肥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种植木薯并不会破坏种植地的肥力,只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完全可以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对6个木薯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木薯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在生育期变化呈先增后降的曲线,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的升降并不完全受气孔导度(Gs)的影响.经邓肯氏新复极差比较,华南6(SC6)和华南7(SC7)的Pn显著高于其它各个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SC5)的Pn显著高于华南9(SC9),而与华南8(SC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启示与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形势及广西木薯产业的发展前景后认为,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加快我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本地当家品种SC205为对照,对17个木薯新品系进行高级系比试验,结果显示,B16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鲜薯产量达51.83t/hm2,增幅达73.52%;B103、B86、B171、B165、B16、B81和B74品系的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B107品系的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另外,B16、B74、B1、B161、B83、B160和B103等7个品系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综合各品系的农艺性状,表明B16是值得进一步进行生产性试验的木薯新品系。  相似文献   
20.
对8份叶菜型甘薯种质在海南的试验评价表明,广薯莱2号的鲜嫩茎尖产量为24.3t/hm2,食味优,营养丰富,抗逆性强;阜菜薯1号的鲜嫩茎尖产量18.7t/hm2,食味良,营养丰富,鲜薯产量18.6t/hm2,薯干产量4.2t/hm2,鲜薯食味优,营养高;福薯7-6由于抗逆性较差,鲜嫩茎尖产量只有12.6t/hm2,但食味特优.营养丰富.建议:广薯菜2号可在粗放栽培地区推广,阜菜薯1号可作为菜和薯兼用型品种推广,据有关试验.福薯7-6在良好栽培条件下推广,可获较理想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