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4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低容量喷雾、航空喷雾、静电喷雾及精准喷雾等多种喷雾技术的融合和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喷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靶标特点、作物株型、作物生长时期是影响喷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株高等)是影响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喷雾技术和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研究雾滴传输及沉积是深入研究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出发点及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2.
采用CCN6000水稻叶片氮素快速测定仪,以籼型常规早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叶片氮含量化学分析值、CCN值及SPAD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倒1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0的关系,倒2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1的关系,倒3叶叶片CCN值与含氮量呈近1.0∶1.2的关系,倒1叶CCN值与含氮量之间最为吻合,CCN值与SPAD值显著相关。水稻孕穗期叶片含氮量为倒3叶倒2叶倒1叶。研究表明,CCN值可以作为叶片含氮量的快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盐碱地耕作及洗盐对水稻根系生长和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耕作及洗盐对盐碱地水稻根系生长以及形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耕处理并没有影响根系的生长,而洗盐处理明显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根系干质量和根系长度明显增加。冬耕结合洗盐处理改变了根系的构型,显著增加了根系的长度、根表面积,降低了根系的直径,显著增加了直径在0~0.1 mm之间根系的长度。洗盐处理明显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加,与不耕作不洗盐处理相比增产79%,冬耕结合洗盐处理显著增升了水稻的产量,与不耕作不洗盐处理相比增产92%。  相似文献   
44.
高温下水稻开花习性对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5.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46.
以天优华占、五优308、甬优538、嘉58为材料,研究了高温下不同灌溉方式对机插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减轻晚稻秧苗高温伤害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相对于浅水灌溉,循环流水灌溉能够显著降低高温伤害。在空气温度为40℃的条件下,与浅水灌溉相比,循环流水灌溉提升了晚稻的秧苗素质。与浅水灌溉相比,5d的流水灌溉处理秧苗干物质量平均提高28.33%,SPAD值平均提高3.73%,全展叶黄叶数平均下降41.66%。流水灌溉减轻秧苗高温伤害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土温和水温,土温比浅水灌溉低1℃~2℃,而日间水温比浅水灌溉的田块低22.86%~25.71%。试验结果表明,晚稻机插秧时,如遇极端高温天气,可以利用循环流水灌溉的方式来降低秧苗伤害,加快水稻返青。  相似文献   
47.
杂交水稻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于50%穗开花日起,置于最高温38℃下处理3 d,以相对结实率作为耐高温性评价指标,研究杂交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646、广占63 4S×R558、宜香5979、Y两优2号以及Y两优896为耐高温组合;Ⅱ优838、丰优199与荆楚优37为高温敏感性组合。对耐热性不同的组合的来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具有相同母本的组合表现出一致的耐热性,说明母本对杂交水稻的耐热性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8.
水稻穗分化期高温对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穗分化不同时期高温对水稻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选用黄华占(耐热性品种)和丰两优6号(热敏感性品种)两个籼稻品种进行人工气候箱内盆栽试验,分别于幼穗分化第一苞分化期(I)、枝梗-颖花分化期(II)、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III)及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IV)进行40℃高温(10:00-15:00)处理7d,以同期人工气候箱32℃处理为参考,室外自然环境生长的植株为对照(CK),统计分析穗分化历期、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穗部性状在处理期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幼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可增加水稻穗分化天数,延迟抽穗期,显著降低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其中Ⅳ期高温处理的降幅最大,热敏感品种丰两优6号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耐热性品种黄华占。(2)幼穗分化不同时期高温处理对水稻颖花形成的影响不同,除II期处理黄华占颖花分化增加外,I期和II期高温主要抑制颖花分化,此期高温均可导致水稻颖花显著减少。III期和IV期高温胁迫将加剧颖花退化,退化率达67%以上,且热敏感性品种退化幅度大于耐热性品种。(3)从不同部位颖花分化与退化看,高温对二次枝梗上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大于一次枝梗。  相似文献   
49.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0.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探明双季晚稻生物降解秧盘育秧适宜播期,以五优308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期(7月1日、7月6日和7月11日)育秧对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浙江晚稻机插播种期以7月1日左右为宜,此处理的秧苗健壮,没有超秧龄迹象,且群体颖花量较多,有较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产量最高。但株高易过高,需要合理调控其秧苗生长,以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