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2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来源。福寿螺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对水稻构成的巨大威胁已经受到了国内的广泛关注。水稻从播种至搁田前都会受福寿螺啮食,播种时啮食稻种的芽胚,苗期啮食幼苗整株,导致水稻缺苗和有效分蘖减少,特别是在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福寿螺的种类、生物学特性、稻田为害规律、田间防控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福寿螺防控及其可持续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防控稻田福寿螺,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降低农户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从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种类、建立刺探电位波形与刺探和取食行为对应关系的方法、各种波形的名称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概述了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组织内部刺探、取食行为的方法,讨论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亚洲玉米螟在甜玉米、饲料玉米、无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棉叶,3龄幼虫则喜食玉米心叶。5龄幼虫在甜玉米上的取食次数最多,取食总时间最长,在有毒棉上的取食时间最短。5日龄以前,取食无毒棉的幼虫生长最快,而后取食玉米的幼虫生长加快;取食有毒棉的幼虫生长最慢,其老熟幼虫的体重仅为取食甜玉米的1/3。取食棉花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虫龄增加至6龄。幼虫期存活率、蛹重和每雌产卵量以甜玉米为最高,依次为饲料玉米、无毒棉和有毒棉。试验证明,在扩种甜玉米和无毒棉以后亚洲玉米螟种群将上升。  相似文献   
24.
为了筛选适合稻螟赤眼蜂试验使用的内参基因,本试验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了十个稻螟赤眼蜂候选内参基因(包括PABPC1LACTR2ARPC2EF1aEEF1DSFRS7HSP70CSNK1a1GAPDHTMEM209),分别检测了其在包括温度、取食、农药刺激等不同条件下,以及在稻螟赤眼蜂不同的发育历期的表达情况。利用RefFinder分析软件对Delta CT、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四种软件分析基因表达稳定性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取食、农药刺激和不同发育历期处理,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EF1aEEF1D;SFRS7ARPC2;PABPC1LTMEM209;PABPC1LARPC2。本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稻螟赤眼蜂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稻螟赤眼蜂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25.
室内测试了苏丹草和香根草对二化螟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的影响,在田间进行了苏丹草和香根草控害效果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雌成虫对苏丹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产在苏丹草和香根草上的卵量分别是产在水稻上的3.02和4.56倍。两种诱虫植物均对二化螟幼虫具致死作用,二化螟幼虫在两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田间试验表明两种诱虫植物围绕的水稻小区内二化螟枯心率显著低于试验区外20m的对照小区。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二化螟为害后植株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包括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钾元素吸收能力。不同水稻品种在主茎受二化螟为害形成枯心后,分蘖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与健康植株相比无显著差异。常规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主茎枯心过程中根系活力显著增强,而粳稻秀水11枯心后根系活力反而显著下降。采用86Rb标记示踪原子法研究了在二化螟为害后水稻根系对土壤中钾的吸收能力的变化,发现秀水11主茎枯心24 h和48 h后分蘖中铷的含量比健康植株分别降低了5.23%和47.5%,说明对钾的吸收能力下降,而汕优63和两优培九分蘖中铷的含量分别比健康植株增加了2.91%和14.36%、21.3%和15.9%,即对钾的吸收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7.
比较研究了采自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室内长期用水稻抗性品种Mudgo驯化的褐飞虱生物型2和从广西田间褐飞虱种群中分离获得的田间生物型2的致害性、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特性。结果表明室内和田间生物型2对Mudgo和IR26的致害能力相同,即两者均能成功地致害含[WTBX][STBX]Bph1[WTBZ][STBZ]基因的水稻品种,但田间生物型2对ASD7和IR36的致害性明显比室内生物型2强,说明两者在具有抗性[WTBX][STBX]bph2[WTBZ][STBZ]的水稻品种上的致害性有差异。取食不同抗性品种时,田间生物型2的若虫历期均比取食相同品种的室内生物型2短,两个生物型2在取食ASD7时的若虫历期最长、存活率最低、雌成虫体重最轻、产卵量和蜜露量最少、种群增长指数和营养指数最低。取食IR26的田间生物型2的若虫存活指数和种群增长指数均明显高于取食IR26的室内生物型2的指数,同时也显著高于取食Mudgo的生物型2。建议在进行褐飞虱致害性监测和水稻品种抗性评价时以选用IR26为宜。  相似文献   
28.
害虫对苏云金杆菌的抗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商品制剂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因其杀虫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和植物安全,已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首选杀虫剂。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应用上,在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制剂的同时,有必要重视害虫对其有可能产生抗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作测报工具的可靠性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0.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比重。结果表明,控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5.3%~12.6%,同时降低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控肥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纹枯病病株率和稻曲病病穗率分别降低26.1%~64.5%、16.0%~66.7%、9.1%~46.1%、7.5%~93.5%。从土壤养分来看,控肥处理第1年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后2年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 a内始终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控肥的持续应用并不会导致稻田肥力降低,稻田系统的土壤养分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且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