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无机盐和有机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方式,在室内利用沙柱法和染色法测定了二者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迁移能力及侵入番茄根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盐处理浓度的增加,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迁移能力和侵入能力显著降低。在4μg/m L KSCN、C6H8O7、KCl、KH2PO4、KHCO3和Mn SO4·H2O沙柱中,15 d后2龄幼虫的平均迁移距离最小,分别为0、0.33、0.52、0.53、0.55和0.58 cm,而对照为0.94 cm。2龄幼虫在Ba NO3、K2HPO4、KHCO3、Cs Cl和KSCN各浓度沙柱中的平均迁移距离均小于0.94 cm。2μg/m L NH4NO3、KH2PO4、(NH4)2CO3、Cs Cl、(NH4)2SO4、Na SCN和NH4SCN处理15 d后,2龄幼虫对番茄根部的侵入率最低,分别为1%、2.33%、1.33%、2%、2%、1%和1.67%。表明对2龄幼虫侵入番茄根部抑制效果最明显的盐为NH4NO3、KH2PO4、(NH4)2CO3、Cs Cl、(NH4)2SO4、Na SCN和NH4SCN。  相似文献   
22.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目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毒之一,给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建立PLRV的RT-LAMP检测方法。采取单因素变化试验,对RT-LAMP反应体系中多个因素包括引物组合、温度条件及Mg~(2+)、betaine、Bst 3.0 DNA聚合酶、dNTPs、UNG、SYBR GreenⅠ和引物组合的浓度进行一系列试验和优化。采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平行比对试验,对优化后的RT-LAMP反应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最佳引物组合为P3,最适反应温度62℃,25μL反应体系中,Mg~(2+)、betaine、Bst 3.0 DNA聚合酶和UNG的最佳终浓度分别为4 mmol/L、0 mmol/L、0.64 U/μL和0.08 U/μL,dNTPs的最佳用量为1μL(dATP、dGTP、dCTP各0.4 mmol/L,dUTP 1.2 mmol/L),SYBR GreenⅠ(20×)的最佳用量1μL,primer mix的最佳用量2.5μL(PLRV-FIP/BIP、PLRV-F3/B3和PLRV-LF/LB的浓度分别为0.8、0.2μmol/L和0.6μmol/L),RNA模板1μL(2 ng/μL),加DEPC-H_2O至25μL,反应时间50 min。优化后的RT-LAMP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且可视化判读结果。因此,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开发RT-LAMP检测试剂盒及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栽培设施、繁育技术、基质重复利用等方面规范了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24.
直播早稻单产8 000 kg/hm2栽培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早稻直播试验,结合生产示范调查,总结出依品种特性和产量目标结构对直播早稻进行的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5.
为了明确低温条件下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对春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及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其不同剂量包衣的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低温胁迫下春小麦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及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0kg春小麦种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50 g包衣,在昼/夜温度为20℃/10℃、15℃/5℃条件下,能增加春小麦的株高和地上鲜重。但当胁迫温度降低、包衣剂用量增加时,春小麦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的生成受到抑制,丙二醛的含量增加,且随着温度越低包衣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春小麦受到的伤害也越严重。用新烟碱类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包衣后,在春季播种时,以推荐剂量的低剂量包衣种子为宜。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庐江县常见的14个单季粳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较适宜庐江县种植的单季稻品种.试验采取单因子随机重复,观察记载水稻生育期,通过分析粳稻生育期、产量以及抗病性,综合该地区单季稻的生长进程,筛选出来自江苏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繁育的镇稻18作为庐江单季常规粳稻种植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7.
针对大麦条纹病初侵染源和再侵染问题,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和大量的调查分析,明确了种子带菌是大麦条纹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90.8%,发病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75%。种子消毒处理,能很好的控制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发展。土壤中残存的大麦条纹病病菌,也是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源,但在整个初侵染源中所占比例很小。大麦条纹病再侵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量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8.
铜色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色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 cuprea Waog)是近年来在陇南山区首次发现危害花椒的新害虫。据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该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蛰活动。4月底至5月中旬,幼虫蛀食花椒聚伞状花序梗、羽状复叶柄和幼嫩果实,致使花椒减产,甚至绝收。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应用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水胺硫磷、杀螟松等1000—1500倍液,于4月下旬花椒现蕾期喷洒,保叶效果90%左右,保花效果达95%以上,大田防治示范证明,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于小麦吸浆虫蛹期土壤处理对小麦吸浆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50ml/666.7m2用量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吸浆虫的危害 ,粒被害率比对照降低 85.24% ,防效达88.45%,适宜在春麦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题记:小站稻作为天津的地方名片之一,在全国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声誉。但由于多种原因,小站稻的进一步发展不容乐观,为强化品牌战略,发展优势粮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