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在化肥减量增效背景下,研究了氨基酸水溶肥、硅肥和微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对甬优1540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20%的处理相比,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20%配施氨基酸水溶肥、硅肥和微生物菌肥的处理具有增产作用。其中,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配施氨基酸水溶肥的处理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也有明显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基于田间示范效果集成了适合试验地的甬优1540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即在常规施氮基础上减氮10%(折纯N 270 kg·hm-2) +氨基酸水溶肥叶面喷施,钵苗机插,“三防两控”综合防控,干湿交替灌溉等。  相似文献   
33.
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个早籼稻耐低温新品系进行了直播播期试验 ,结果表明 :直早 0 3 8和直早 2 5 4具有芽苗期耐 (抗 )低温性好 ,分蘖力强 ,在少苗条件下群体分蘖和穗粒补偿能力强 ,丰产性好等特性。其中以直早 0 3 8的增产潜力大 ,可早播 ,耐迟播 ,综合优势相对较大。直早 0 3 8适宜于庐江地区早稻直播生产 ,正常年份播期可提前至 4月初。  相似文献   
34.
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对玉米苗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种子处理对玉米苗期病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霜.种菌唑4.23%微乳剂3.375、4.5、5.4g a.i./100kg种子包衣不仅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玉米出苗和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出苗率和田间长势、株高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以上,3种剂量包衣种子对玉米茎基腐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在75%以上,其中以5.4g/100kg种子包衣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效达到82.98%。  相似文献   
35.
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基因组中含有orfX基因,通过增加orfX基因剂量可以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本研究以pIJ8600为出发质粒,构建了含红霉素启动子(ermEp*)和orfX结构基因DNA片段的整合型表达载体pWJ827。通过接合转移将pWJ827导入阿维菌素的工业菌株BIB9903中,得到稳定高产的重组菌株BIB0827。高效液相(HPLC)分析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BIB9903相比,BIB0827发酵产物阿维菌素产量提高了1.5倍,达到3350μg/mL。传代稳定性实验证明,BIB0827传代10代后依然稳定,在工业生产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37.
吕和平 《草业科学》2002,19(12):48-50
陇南属长江流域,是干旱的甘肃不可多得的一块温润宝地,人称“陇上江南”。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恶化,经济滞后,区辖9县有6县至今还为贫困县,全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常常居于全省之尾。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索在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纯氮量、2,4-D控蘖试验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Ⅲ优98"在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密度、纯氮量2、,4-D控蘖三因子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三因子对产量的二次多项回归效应模型,分析得出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量化指标。总结出"Ⅲ优98"在强化栽培条件下产量≥8 250 kg/hm2的栽培措施为:移栽密度16.5万~18.0万/hm2,纯氮量196.5~213.0 kg/hm2,2,4-D控蘖时间在群体茎蘖达到248.0万~255.0万/hm2时,三因子取平均值时产量为9 027.0 kg/hm2。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通过氮肥管理和2,4-D控蘖,使群体和个体各性状协调发展,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9.
为了安全防除抗草铵膦转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以转Bar基因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了有效成分1 440 g·hm-2灭草松(T1)、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T2)、1 440 g·hm-2灭草松+ 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1 695 g·hm-2草铵膦(T4)、923 g·hm-2草甘膦(T5)和清水(CK)处理下杂草防效、马铃薯生长指标、块茎产量及品质特性和药剂残留情况。结果表明,草甘膦在杀灭杂草的同时,也杀死了马铃薯植株,受害率达100%;灭草松、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和草铵膦对马铃薯均未产生药害,但因对杂草的防效不同而导致达到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药后45 d时,灭草松和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T3)对阔叶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灭草松单独处理(T1)分别提高35.13和38.71个百分点,较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单独处理(T2)分别提高23.88和16.29个百分点,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较T1分别提高78.36和80.92个百分点,较T2分别提高11.85和8.23个百分点,马铃薯单株产量较CK、T1和T2分别增加58.39%、35.52%和11.44%。草铵膦(T4)对阔叶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鲜重防效都显著高于T1、T2和T3,单株产量较CK、T1、T2和T3分别增加67.40%、43.24%、17.79%和5.6%。因此,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的草铵膦可以高效防治转Bar基因马铃薯田间杂草,但为了防止转Bar基因马铃薯连作时,因靶标除草剂草铵膦作用单一而诱导杂草产生草铵膦抗性的风险,建议用有效成分 1 440 g·hm-2 的灭草松和99 g·hm-2 11%砜嘧磺隆·精喹禾灵复配剂与草铵膦轮换防治杂草。本研究为转Bar基因马铃薯大面积种植中田间杂草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