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盐境下施肥对作物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金岭 《世界农业》1996,(12):39-41
盐境下施肥对作物耐盐性的影响山东省德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吕金岭在盐渍土农业利用过程中,土壤的肥力以及作为盐渍条件下作物生长管理的重要手段施肥问题是经常遇到的。对盐渍土的施肥问题以及施肥对作物耐盐性的影响问题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土壤肥力与作物耐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山农16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山东旱肥地种植。文章分别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3.
目前,我国中低产小麦而积比较大,据资料估计,1986年我国小麦平均单产为193.3公斤/亩。山东省同全国一样,也有着大面积的中产麦田,产量在150~350公斤/亩。对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中产小麦群体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报道的不多。特别是在中产条件下,小麦群体与产量  相似文献   
34.
盐碱对小麦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金岭 《盐碱地利用》1990,(4):36-38,41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36.
德州市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山东省德州市目前冬小麦生产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系列配套栽培技术、快速培肥地力、不断加深活土层、播期与播量相对统一、氮肥适当后移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德城区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冬小麦耐盐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金岭 《种子》1992,(5):39-42
盐渍化的土壤在世界上分布极广,面积也很大。据估计,世界上约有35亿亩灌溉农田受到了盐度问题的影响,到本世纪末,这种现象可能危及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农田。在我国,15亿亩耕地中就有1亿多亩的盐渍化土壤,另外还有5亿多亩的盐碱荒地。据1979年统计资料,我国盐碱地小麦面积达3800万亩,经改良后仍有相当大面积的盐碱地小麦。为此,对耐盐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正> 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盐碱的反应是不同的,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发育的早期比较敏感,而在后期(抽穗以后)则反应比较迟钝。本文论述了盐碱对小麦几个特征特性的影响,可为盐碱地小麦栽培与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共淮海平原农业开发政策投入的作用 ——是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作为黄淮海开发主战场的德州地区,地委、行署确定了“打开四面门,迎来八面风”的开放、引进方针;并制定了科技人员有偿服务的政策;重奖在开发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政策;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入党晋级的政策;优待家属、子女的政策等等。先后同全国485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每年到德州进行技术指导的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近千人,长期居住的也有100多人。“要开发找专家,要致富学技术”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