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2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研究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养分的影响,在室外分别设置了N0(0 kg·hm-2·a-1)、N1 (50 kg·hm-2·a-1)、N2(100 kg·hm2·a-1)和N3(150 kg·hm-2·a-1)4个处理的浓度,进行1 a的氮沉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1、N2和N3处理在试验后期均使30、50年生林木叶片中碳、氮、磷含量较试验前期有所增加,40年生林木叶片碳、氮含量增长明显,而磷含量在N2、N3处理较试验前期有所下降.30、5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主要在14-16之间,说明30、50年生林木同时受到氮、磷的限制,而40年生林木叶片氮磷比值均大于16,说明40年生林木主要受到磷的限制,但不同林龄叶片碳氮比值在试验后期均低于试验前期,下降明显.因此,氮沉降对不同林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叶片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李祚泳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污染危害指数法公式,并采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公式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指数新公式.应用该公式进行实例评价,并将其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用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普适性强,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L-1,最大为P7菌株;14株解有机磷细菌在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11.374~30.330μg·m L-1,最大为YP菌株.溶无机磷细菌溶解的无机磷含量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的p 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解有机磷细菌分解的有机磷含量与卵黄培养基的p 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26株解磷细菌中,P7菌株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YP8菌株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桉树微生物肥料的重点菌种.  相似文献   
94.
杉木人工林Sloboda树高生长模型及其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德国著名生物统计学家B.Sloboda的树高生长模型应用于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生长模型模拟中,并探讨其遗传算法最优拟合.模拟结果表明,用Sloboda的树高生长方程拟合杉木人工林多形指数曲线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5.
无患子幼龄林林分存在显著的个体分化,变异程度表现为:冠幅〉地茎〉株高〉枝条,且各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植株总生物量构成为:根生物量占26.00%、茎生物量占68.32%、叶生物量占5.67%;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无患子植株总生物量与地径、株高、冠幅的回归模型为:y=612.2606+91.6329x1-72.88...  相似文献   
96.
采用对数模型对处于中亚热带的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群落的物种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在该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度分布都遵从对数级数分布,表明每一群落均发展成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
中亚热带杉阔混交林直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亚热带杉阔混交林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用偏度、峰度和变动系数为指标研究了杉阔混交林直径株数分布特征,运用Normal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Logistic分布、负指数分布等6种概率密度函数对杉阔混交林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χ2检验法来检验6种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林分平均胸径为14.2 cm,在5.2~40 cm之间变动,径阶分布范围不大;林分直径分布曲线为左偏态,中小径阶林木株数居多数;林分直径主要分布在6~28 cm径阶,株数累积百分比高达90%以上;6种分布函数中,以Logisti c分布函数模拟杉阔混交林直径分布的效果最好,可用于杉阔混交林的直径分布和生长预测,为杉阔混交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千年桐生态林近自然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自然经营对千年桐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在近自然经营和常规经营的千年桐生态林中分别选取3块样地,于每块样地中取土样测定其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的千年桐林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高于常规经营的千年桐林,其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千年桐近自然经营可提高林地土壤质量,有效解决人工林经营产生的土壤问题,可在近自然林业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以稀土、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锥栗品种苗木进行施肥试验,以探讨苗期施肥管理对不同品种苗木生长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苗期施用不同水平稀土、尿素、过磷酸钙及氯化钾对苗木生长影响未达显水平,但施肥后苗木生长与对照间存在明显差异。大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35%、小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40%、异小毛榛苗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50%,说明苗期施用稀土、尿素、过磷酸钙及氯化钾等肥料对锥栗苗木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得到3种锥栗品种苗期适宜的施肥水平,供锥栗苗木培育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长苞铁杉林林隙内外更新层主要树种生态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林隙内及其所对应非林隙更新层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测定,计测指标包括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计测结果表明:长苞铁杉林隙内更新层主要树种生态位宽度大小顺序为长苞铁杉、细叶青冈、青冈、猴头杜鹃、米槠、深山含笑、山矾、香桂、木荷和甜槠;非林隙生态位宽度位序为猴头杜鹃、米槠、细叶青冈、木荷、深山含笑、青冈、香桂、甜槠、山矾和长苞铁杉.长苞铁杉群落林隙内外更新层主要物种生态位重叠基本符合以下规律:林隙内更新层主要物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非林隙大;更新层长苞铁杉在林隙内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有较小的生态位重叠值,而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值,非林隙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