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龙眼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与耐贮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个龙眼品种为试材,采用分层聚类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果实成熟时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耐贮性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品种间的耐贮性除了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关外,与其他经济性状指标无显著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果实的重量损失率和低温褐变指数与鲜果率有显著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的好果率主要受烂果率和霉变率的影响,与经济性状指标无明显关系;果皮的褐变与果肉的自溶腐烂无同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荔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果树,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2018年荔枝面积为551 746 hm~2,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增长了82.7倍,产量约3 028 100 t,增长了175.4倍,且产期从4月下旬到9月底共达5个月。几代科技人员为之作出了巨大努力。已建立国家(广州)荔枝果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荔枝种质400多份,培育新品种38个,优异品种通过区域性试验得到推广应用。近十年来创制了杂交苗数十万株。1980年代研发了螺旋环剥控梢、促花和保果技术,初步克服了荔枝适龄树不开花结果问题;近年则在主要性状分子鉴定、成花与坐果生物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病虫害、贮藏保鲜、加工和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尤其是明确提出了荔枝花芽分化"阶段性划分"和具假种皮果实发育"球皮对球胆效应"的假说,为花果发育调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本解决"成花难和坐果难"问题。已明确,荔枝果皮中大量存在的漆酶,是一种定位于液泡的酚氧化酶,可催化果皮中的表儿茶素与其低聚物花色素苷等氧化聚合形成褐色产物,从而引起果皮褐变。荔枝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作物,目前有岗站专家29名,团队成员120多人,覆盖示范县55个,带动技术推广骨干165人。展望未来,要重点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优质丰产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3.
由国际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福建莆田学院、广东省清远市政府和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协办的“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1~5日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校内)成功召开。会议代表包括来自西班牙、比利时、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  相似文献   
44.
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龙眼Dimocarps longan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龙眼贮藏品质的简便、有效评估.【方法】以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分层聚类等,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与分类,建立贮藏品质预测模型.【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了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不同贮藏效果的综合评分,包括常温果皮褐变和质量损失率、低温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其结果与对应不同时期的贮藏效果指标均显著相关.分别建立了龙眼果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效果的数学预测模型,筛选出有效预测指标:常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熟性、外果皮a*值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低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果皮龟状纹、果肉总糖含量和风味,从而构成了贮藏品质评估理化指标库.对30个品种果实在常温和低温下的贮藏能力进行分类,均获得了4个类别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45.
以早钟6号、长红3号和解放钟等3个枇杷品种为试材,研究经18℃预处理24 h后,在5℃下贮藏对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比较3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低温条件下,长红3号果实营养品质下降较平缓,早钟6号其次,解放钟下降最剧烈。18℃预处理能显著延缓解放钟果实TSS含量、Vc含量和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上升,但对早钟6号和长红3号效果不显著;也不能延缓枇杷果实硬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46.
龙眼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龙眼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龙眼嫩梢、嫩叶、花穗和果实。该病害既是导致龙眼叶片枯死、花穗变褐腐烂、早期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龙眼采收后贮运期间腐烂的重要原因。本试验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龙眼炭疽病病菌的毒力作用,并用优选出的4种杀菌剂和2种木瓜内生菌对龙眼采后炭疽病进行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龙眼炭疽病的有效拮抗内生菌和高效化学杀菌剂,减小炭疽病对龙眼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7.
荔枝加工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荔枝加工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荔枝产业从加工的角度对荔枝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和产品市场开拓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8.
贮藏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与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以“淮枝”的材料,着重研究了分析了荔枝(LichichinensisSom)贮藏过程中果皮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发现,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具有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它们在果皮褐变过程中活性的变化规律有所差别,随着果皮的褐变,PPO和POD均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新酶带与酶活性的变化和果皮褐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9.
果肉自溶是影响龙眼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及PCR技术在龙眼果肉中克隆获得与龙眼自溶相关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DlMC4。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DlMC4与荔枝LcMC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定量结果表明:在采后常温贮藏期间,果肉自溶指数随DlMC4基因表达量的上升逐步升高,且DlMC4基因在自溶指数较高的‘东壁’果肉中表达量高于自溶指数较低的‘石硖’果肉。果肉中Caspase-4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DlMC4基因表达与其酶活性和果肉自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据此推测,采后贮藏后期果肉中DlMC4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对其果肉自溶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0.
套袋对石硖龙眼果实品质及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前使用不套袋、白色纱网袋、黑色遮阴网、绿色纱网袋、蓝色纱网袋(以下分别称为对照、白袋、黑袋、绿袋、蓝袋)5种处理对‘石硖’龙眼果实品质和贮藏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处理间落果率无显著差异;套袋对果实大小和单果质量影响不一;套袋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果实的外观颜色,提高其亮度(L*值),增加其色饱和度(C*值),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提高果皮中类黄酮(对照、白袋、黑袋、绿袋、蓝袋分别为2.16、2.67**、2.67**、2.57*、2.60*U.g-1)和花青苷的含量,促进果皮叶绿素的降解,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对照、白袋、黑袋、绿袋、蓝袋分别为0.56、0.64*、0.59、0.68**、0.61 mg/g),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一;各套袋处理均促进了龙眼4℃贮藏过程中果皮的褐变,改变了龙眼果实在4℃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提高了呼吸强度,促进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也提高了PPO酶和P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