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综述了逆境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其形成的影响,介绍了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提出了今后逆境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米桑、双果和晚丰三个巴旦木品种的物理特性,进行不同厚度和含水率相关力学特性试验,为巴旦木破壳加工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和测量不同品种巴旦木外形尺寸、含水率、壳仁结构与间隙、力学特性等。[结果]含水率对巴旦木外形尺寸、壳仁结构,以及对晚丰、米桑的破壳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且存在二阶非线性函数关系,米桑、双果和晚丰含水率分别为2. 29%、8. 26%和1. 96%时破壳力及能耗最大,含水率分别为16. 58%、27. 51%和17%时破壳力及能耗最小。[结论]不同巴旦木品种间物理特性差异很大,同一品种物理特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设计对辊破壳机构时,对辊间隙变化应控制在[巴旦木不同等级厚度-(0. 98~1. 89)] mm,可保证较高的破壳率和果仁完整率;巴旦木破壳前应按厚度尺寸进行分级,厚度尺寸级差以1 mm为宜,米桑分5级,双果和晚丰均分3级。  相似文献   
153.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1By8的分子检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的加工品质与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特别是Glu-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和含量.为此,试验利用1By8亚基标记对黄淮麦区目前生产利用或曾经利用过的小麦品种及部分育种资源共150份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3份材料扩增出527 bp特异片段,表明具有1By8亚基;107份材料未扩增出527 bp片段,表明不具有1By8亚基;1By8亚基的出现频率为28.6%.所用材料的鉴定结果与SDS-PAGE电泳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特异性PCR标记鉴定1By8亚基是可靠的.与SDS-PAGE相比,PCR标记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  相似文献   
154.
以国内外207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利用660K SNP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结合不同环境下表型数据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 (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对小麦籽粒镉元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籽粒镉元素含量显著关联的SNP 310个,这些SNP分布于除3D和4D外的19条染色体上,单个SNP解释变异率为10.95%~14.66%。不同环境下检测到的关联SNP结果存在差异,其中在原阳地区检测到186个SNP,开封地区检测到71个SNP。基于BLUP值分析获得53个SNP。基于SNP物理位置,将距离较近的SNP进行整合,共获得有效QTL位点52个。同时发现了7个在多环境下表现稳定的SNP,并对其进行单标记效应分析。最后对基于获得的关联SNP进行了候选基因预测,共获得7个与小麦籽粒镉元素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 TraesCS1B01G321700TraesCS1B01G320200可能与镉元素调控相关基因转录有关,而TraesCS7B01G459000TraesCS7B01G456900可能与镉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等代谢过程有关。还筛选出了对镉具有良好避性的部分小麦优异种质,如‘云麦51’‘郑麦379’‘白穗白’‘云麦53’‘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5.
差速式三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三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  相似文献   
156.
综述了小麦育种的创新研究进展,包括品种类型创新、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振动方式和频率对杏树振动采收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受到不同振动激励后杏树的响应状态以及杏树最佳振动采收频率,该文建立了单偏心式和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下杏树响应模型以及杏树-采收机动力学模型;分析杏树受振动激励后,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状态。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杏树受单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扭转振动,夹持位置运动轨迹为圆形;受对称双偏心式振动激励时,主要表现为弯曲振动,夹持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复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利用LabView振动测试软件,通过沿杏树主干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杏树不同位置振动加速度变化。分析表明,振动由夹持位置沿树干向上传递,同时获得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振动响应曲线;通过MATLAB对达到振动稳态后0.1 s内数据进行傅里叶拟合分析表明,各级枝干检测点均做周期性简谐运动,得到不同位置加速度拟合曲线及振动响应函数;通过对0~50 Hz加速度频谱分析表明,杏树在11.56 Hz振动激励时,各检测点加速度值最大。该研究可为林果振动收获机械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α-醇溶蛋白的组成,应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从郑麦366中扩增得到13条核苷酸序列,其中9条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进一步分析显示,克隆的9个基因(分别命名为ZM366-1—ZM366-9)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α-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根据T-细胞毒性抗原表位数目和多聚谷氨酰胺区特征分别将ZM366-1、ZM366-2定位到6A染色体,ZM366-3、ZM366-4定位到6D染色体,ZM366-5—ZM366-9定位到6B染色体。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克隆的9个α-醇溶蛋白都仅含有α-螺旋结构,其中B基因组α-醇溶蛋白的α-螺旋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隆的9个α-醇溶蛋白具有明显的基因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9.
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悬耕耙和秸秆还田引起的死苗问题、除草剂造成的药害问题、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预防问题等,并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0.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于种植小麦。全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6。因此,提高小麦产量水平,不仅对我省乃至对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省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技术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播量偏大,加之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群体过大,后期病虫严重,贪青倒伏,粒重下降,产量不高。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及小麦“两长一短”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小麦栽培技术上总的指导思想应是:稳定穗数,主攻粒重。在前期以减少播量和增施磷肥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以病虫害防治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