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差速式三通道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杏干加工过程中鲜杏切瓣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和卫生难以保障等问题,在对鲜杏几何特性及空间三轴旋转转动惯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几何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差速带式鲜杏动态定向输送原理,确定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进行了差速式鲜杏定向输送机理分析和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设计,设计了相应的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以赛买提鲜杏为试验对象,以定向带/夹持带速比、定向带上口间隙和鲜杏尺寸为试验因素,定向准确率和切割准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鲜杏动态定向输送装置的性能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定向带与夹持带速比为6.52,定向带上口间隙为15 mm,鲜杏横径尺寸为32.1~35.0 mm时,鲜杏在输送过程中的定向准确率为87.4%,切割准确率为85.6%。  相似文献   
16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气候和土壤等生态条件均适于种植小麦。全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6。因此,提高小麦产量水平,不仅对我省乃至对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制约我省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技术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播量偏大,加之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群体过大,后期病虫严重,贪青倒伏,粒重下降,产量不高。根据我省的气候特点及小麦“两长一短”的生长发育规律,在小麦栽培技术上总的指导思想应是:稳定穗数,主攻粒重。在前期以减少播量和增施磷肥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以病虫害防治为重  相似文献   
163.
164.
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较系统地论述了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如优质品种数目少、产量偏低、品种不达标,栽培技术落后,质量检测不够规范,销售渠道不畅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不育株与常规亲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多种选育方法综合利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豫麦31号。  相似文献   
166.
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生理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南省及部分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的冠层形态、生理和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旗叶面积与主茎粒重、主茎粒数和每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度和粗度与主茎粒重有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旗叶长度、面积、基角、开张角和鞘长,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以及旗叶持续光合面积的遗传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穗下节粗度和主茎粒重存在“互补型”的非等位基因互作.株高、旗叶宽、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主茎粒数似有基因的非随机分布.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则可能存在复杂因素.此外,对30个高产小麦品种的旗叶和穗下节形态作了分类.  相似文献   
167.
郑麦101是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材料郑麦9023为亲本,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和鉴定培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区试2 a 平均产量6958·5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3·8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84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17%。2 a 区试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5·1%、34·0%,吸水率分别为56·6%、55·2%,稳定时间分别为8·0 min、6·1 min。品质指标接近优质强筋标准,综合抗病性较好,抗条锈病,对赤霉病有一定耐性。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大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68.
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及其在小麦农艺性状、抗性、品质等新种质创造中的应用,讨论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9.
郑麦101为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早熟小麦新品种,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0.
为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α-醇溶蛋白的组成,应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从郑麦366中扩增得到13条核苷酸序列,其中9条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进一步分析显示,克隆的9个基因(分别命名为ZM366-1—ZM366-9)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α-醇溶蛋白的典型结构特征,根据T-细胞毒性抗原表位数目和多聚谷氨酰胺区特征分别将ZM366-1、ZM366-2定位到6A染色体,ZM366-3、ZM366-4定位到6D染色体,ZM366-5—ZM366-9定位到6B染色体。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克隆的9个α-醇溶蛋白都仅含有α-螺旋结构,其中B基因组α-醇溶蛋白的α-螺旋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隆的9个α-醇溶蛋白具有明显的基因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