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0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灌浆期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号比较,豫麦39号灌浆期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强,丙二醛(MDA)积累速度慢,功能叶寿命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叶面积系数(LAI)适当,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为增加粒重、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关于优质小麦品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和粮食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小麦生产结构的调整,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蓬勃发展,但在选育、生产、加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为正确认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3.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在河南的表现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4.
基于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影响,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作物适应性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数据(1960-2018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1985-2018年),分析了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4种气象因子,及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典型粮食作物单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特征。结果显示,1960年以来河南省年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豫西和豫中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略小于其他地区,豫东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最高。年降雨量整体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以豫南地区变幅最高。年日照时数随时间显著下降,平均每10年减少122.8h。除豫西地区外,其他地区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全省小麦和水稻单产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 158kg/hm2和1 050kg/hm2;而玉米单产随时间上升趋势较平缓,平均每10年增加670kg/hm2。年均气温对3种作物单产影响最大,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次之,年降雨量因不同区域灌溉条件不同,对作物单产影响较小。总的来说,河南省各区域年均气温明显上升,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降雨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浮动较大。小麦和水稻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玉米单产趋于稳定。年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3种作物影响显著,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在豫北、豫中和豫东地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5.
离子注入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6.
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与前景吴政卿,冯玉玲(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郑州450002)自1972年发现大谷核不育小麦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其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肯定了其不育性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简称Tal基...  相似文献   
57.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及分布与运转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3个冬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素含量,着重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强筋、弱筋和中筋)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的积累、分布与运转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在生育前、中期植株体内的氮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小麦抽穗至开花以后,随着生殖器官的不断发育,各营养器官向籽粒中运转氮素增加,尤其在灌浆中期之后,强筋小麦的旗叶、倒二叶氮素下降幅度大,向籽粒运转比例增大,中筋、弱筋小麦的旗叶、倒二叶氮素下降比较平缓,向籽粒运输较小,直至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含量形成明显差异,这是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遗传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准确获取温室番茄作物行中单株冠层数据,为分析作物生长状态和为对靶喷药提供冠层数据支持。【方法】采用三维激光雷达(LiDAR)搭建番茄植株冠层检测平台,使用导轨以0.05 m/s的速度移动三维激光雷达,利用雷达上位机软件Ctrlview保存双侧扫描的A、B 2组共40株番茄植株点云。双侧点云使用ICP(迭代最近点)算法进行配准,利用基于特征值的平面拟合法去除地面,使用均值漂移算法(Meanshift)分割番茄行中的单株点云,获取冠层参数,与人工测量值比较验证精度,将单株点云在MATLAB中使用alpha shape算法进行重建并进行体积的获取,使用凸包算法作物参考值对比。【结果】该检测平台在激光雷达前进方向与垂直前进方向的测量误差分别为-2.65%、-3.95%;获取到的单株番茄植株高度与人工测量值相比,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25和0.031 m;重建后求取的体积与凸包算法相比平均误差下降了约15.3%,与人工获取相比相差不大,各指标良好。【结论】番茄行点云分割结果与人工测量相比A、B 2组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39和0.043,冠层体积获取与参考值对比VRMSE为0.011 3,激光雷达在获取作物外形轮廓信息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用于温室环境下单株作物冠层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59.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徽团聚体内酸解性氦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角度探讨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全氯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有同样趋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10μm粒级全氯和酸解性氯储量使土壤全氮和酸解性氮含量不下降;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10μm粒级酸不溶性氮储量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猪厩肥效果好于玉米秸和麦秸直接还田.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0.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形势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种植业布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粮食产业而言,仅1995~1998年间全国累计净结存粮食1 000多亿公斤,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库存总量已超过2 500亿公斤,出现了阶段性粮食供大于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