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6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不同供N水平对花生硝酸盐累积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花生植株硝酸盐累积、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当施用量为N.150.9.kg/hm2时产量最高;植株硝酸盐含量、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同一氮素水平,不同器官的硝酸盐含量因生育期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幼苗和花针期茎中的含量最高,饱果成熟期地下器官的含量明显高于地上器官;全生育期叶片和茎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生育进程逐步降低,而子仁和果壳中含量逐步增加;收获时硝酸盐在茎中的分配比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根中的分配比例下降。在一定的氮素水平内(N135.kg/hm2),硝酸盐在子仁中的分配比例与供氮水平一致,但过量施氮会导致在营养体中的比例上升,子仁中的比例下降,其它器官规律不明显。在本试验范围内,子仁及其它器官中的硝酸盐含量均未超出WHO和FAO制定的标准,未造成硝酸盐污染;但过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荚果和耕层土壤硝酸盐含量。因此,综合考虑花生品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以及生态效应,花生适宜的施氮量为N.90.kg/hm2。  相似文献   
32.
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氮素的吸收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普通玉米为对照比较研究了高油玉米授粉后氮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玉米相比,高油玉米籽粒灌浆期间籽粒氮的百分含量较高,而叶片和茎秆中氮的百分含量低于普通玉米,成熟期植株中的氮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普通玉米高,平均高6.9%;形成100 kg籽粒所需氮量高于普通玉米,平均高0.13 kg,但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营养体中氮的输出率比普通玉米低,籽粒中氮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籽粒灌浆期间直接从土壤中的吸收,占籽粒氮的70.05%(普通玉米为40.65%)。说明高油玉米的需氮量大且籽粒灌浆期间吸收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品质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及其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肥料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叶面积系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延缓花生衰老,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和荚果产量。特别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无机肥可降低棕榈酸含量,提高亚油酸含量;施肥对硬脂酸、油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延缓植株衰老、提高荚果产量和脂肪含量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其中任何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5.
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其齐苗后采用遮阳网遮光50%并分别设遮光30、45、60 d三个处理,研究了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随遮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遮光30 d花育22号产量基本不降低,但遮光45、60 d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荚果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白沙1016的荚果产量各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遮光处理籽仁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同遮光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略有增加,但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大垄宽幅麦(遮光50%左右)套花生应以大花生品种为主,花生出苗后与小麦的共生期不宜超过30 d。  相似文献   
36.
为了比较不同花生品种对高温胁迫的耐性机制,以高温敏感性花生品种冀花4和抗性品种豫花9719为供试材料,在苗期进行45℃的高温处理16d,测定了生物量、光合作用及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高温处理后两品种株高和干重均降低,豫花9719和冀花4株高分别降低37.95%和37.04%;冀花4的干重降低21.17%,豫花9719的干重不变。(2)冀花4的Fv/Fm降低1.71%,但豫花9719未受影响;高温处理使豫花9719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分别增加0.78%和33.89%,两品种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1.14%和13.0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54.04%和70.25%。(3)高温处理后,豫花9719和冀花4叶片MDA含量分别增加39.30%和36.30%,SOD活性分别增加28.82%和30.84%,但CAT活性不变;豫花9719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811.23%。由此得出结论,抗性品种豫花9719叶片中渗透调解物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有效维持了叶片组织内含水量,减轻了高温胁迫对PSII的伤害,可能是其抵御高温胁迫的有利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37.
旱地花生不同土壤类型植株钾素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旱地花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砂姜黑土和棕壤为对象,研究了花生生育期内植株钾积累特性。结果表明:2种土壤类型花生植株根、茎、叶中钾积累量幼苗期都处于较低水平,二者差异不大;出苗后50天到成熟期,砂姜黑土花生根中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棕壤,而茎、叶钾积累量在出苗后60天明显低于棕壤。砂姜黑土花生籽仁中钾积累量比棕壤高60%。2种土壤类型花生整株钾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成熟期砂姜黑土整株钾积累量比棕壤高10%。棕壤花生茎、叶中钾转移到荚果的绝对量小于砂姜黑土,但其所占荚果钾积累比例高于砂姜黑土,进一步提高花生营养体钾素转化率是砂姜黑土花生高效施钾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8.
针对鲁西南地区高产花生生产中存在的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等问题,研究了控释肥不同施用水平对本地区春花生群体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生态条件下,控释肥施用水平50 kg/亩,有利于保持合理的花生群体动态结构,避免前期旺长,防止后期早衰,提高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减少烂果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9.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花生品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研究了花生产量和产量性状差异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环境、品种和环境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影响极显著,无论春播还是夏播,环境对花生产量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最大,品种次之,而遗传因素对公斤果数和出米率的影响大于环境;单株结果数春播花生"鲁花11号"表现稳定,出米率春播"丰花5号"、"花育23号"和夏播"花育22号"、"丰花5号"、"潍花8号"等表现稳定,所有品种产量和公斤果数均表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鲁东地区春播应以"花育22号"、"潍花8号"等为主;鲁中、鲁西地区春播和夏播应以"潍花8号"、"鲁花14号"等为主。  相似文献   
40.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育2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花生根系活力和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叶面积系数、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有关保护酶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生育后期的衰老速率,提高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显著好于单施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单施无机肥在生育前期的效果好于单施有机肥,而单施有机肥的处理在生育后期效果好于单施无机肥.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花生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