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四川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的支撑下,四川大豆发展迅速,2011年播种面积扩大到630万亩,2012年预计播种面积将达到650万亩。2012年入春以来至4月上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持续低温、寒潮、寡照危害,小麦、马铃薯等小  相似文献   
32.
塑料大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园艺设施,是西瓜育苗的基础,利用塑料大棚育早瓜苗是早春西瓜生产中安全保温增产较显著、上市较早、经济效益较高,可以节省大田管理时间和节约用地的一种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33.
6月18日至7月22日四川遭受了连续4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了一些地区桥梁房屋垮塌、山体滑坡、洪水泛滥、部分农作物受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防治大豆虫害的最佳药剂组合和最适宜的喷施时期,为大豆生产上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防虫药剂(敌杀死、吡虫啉、毒死蜱、一扫净)的最佳药剂组合和最佳喷施时期.[结果]不同施药处理对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控效果和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其中N1(敌杀死+吡虫啉)S4(苗期2次、花期1次)处理的虫害综合防控效果最好,并且大豆产量最高,达到2 608.5 kg/hm2,比对照增产68.8%.[结论]该处理为大豆虫害综合防控最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5.
利用生物方法———幼苗法作为比较标准 ,对测定土壤有效磷的 7种化学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确定 7种方法都可用于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而以方法 6—Troug法最好  相似文献   
3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的肉鸡鸡群中首次发生,因此又称甘博罗病。该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  相似文献   
37.
近来,在我市一些养殖户中,出现以发热、贫血、气喘、呼吸困难、生产性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病,受危害的动物包括猪、牛、羊等。由于养殖户和基层兽医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上的经验不足,常造成误诊,影响了该病的控制与预防,经市兽医诊断工作人员潜心研究和实验,摸索出一些有效和值得参考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从事生产一线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管理人才。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对掌握生产技能的要求。教学实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核心环节,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常规的教学实习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常规教学实习模式的特点是实习内容系统,但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实习时间集中,不便结合实际安排实习内容;各门课程的实习单独进行,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习考核方式以实验室操作方式为主,难以收到实效。针对以往教学实习模式的特点与不…  相似文献   
39.
蓝舌病是以(虫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类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在世界上流行很广,已知有24个血清型,它主要危害绵羊,而其它反刍类动物则呈隐性感染。为了解蓝舌病在海南省的感染情况,我所于1988~1989年进行了以供港水牛为主的血清学调  相似文献   
40.
选8种不同来源不育胞质的同核异质小麦材料,用7对随机引物对其核DNA、用2对特异引物对其胞质叶绿体DNA分别进行了扩增。用RAPD分子标记对扩增产物的带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15个小麦材料的DNA扩增片段差异性不明显,表现不出多态性。同时对叶绿体DNA扩增产物进行了酶切。酶切后发生了分带,证明亲代核基因在杂交及连续回交时转育比较完全,这为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源细胞质小麦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