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主要研究初产和经产、不同比例的过瘤胃淀粉和脂肪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热应激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原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奶牛分3个处理组(高过瘤胃淀粉低饱和脂肪酸组PF161、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PF131和低过瘤胃淀粉高饱和脂肪酸组PF101),每个处理组18头奶牛。分别于正试期的第1天、第21天、第49天、第77天和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SP70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试期间,牛舍环境温湿指数均值为79.67,奶牛处于中度热应激;初产奶牛血液中HSP70的含量高于经产奶牛;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的HSP70含量高于其他两组;HSP70含量随THI变化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2.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表明茶刺蛾成虫的羽化具有内在的昼夜节律,同时雌雄成虫的羽化高峰期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13.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糖基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检测糖基化位点,以及连接在该位点的聚糖结构。笔者综述了蛋白质糖基化的特性,富集和相关检测技术,及运用糖基化分析手段研究乳蛋白糖基化位点和位点的不均一性,以进一步阐述翻译后修饰造成乳蛋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4.
为观察泌乳奶牛十二指肠灌注游离亚麻酸(LNA)对干物质采食量、养分表观消化率和乳成分的影响,选用4头安装有十二指肠和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用灌注游离α-亚麻酸(LNA)处理和空白对照交叉试验设计,每期试验持续5周;期间2头牛进行LNA增量灌注(0、30、60、90和120g/d),每个剂量灌注1周,另外2头奶牛只灌注乳化载体。结果表明:灌注LNA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LNA灌注剂量的增加(0、30、60、90和120g/d)乳产量趋于降低(18.54、17.17、16.94、15.93和16.28kg/d(P=0.08));但4%(质量分数)脂肪校正乳产量无降低趋势;乳脂肪含量随LNA灌注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4.01、4.12、3.96、4.32和4.41g/100g(P=0.09)),乳脂产量无变化;乳糖含量(4.56、4.60、4.68、4.59和4.57g/100g)和乳产量(0.85、0.79、0.79、0.73和0.74kg/d)随LNA灌注量的增加呈现二次式降低(P<0.05),乳蛋白含量和产量无变化。结果显示,增加泌乳奶牛小肠游离亚麻酸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5.
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功能,被越来越广泛的添加到乳制品中,而此类乳制品常常按IgG含量来定价,因此,寻求可靠的IgG检测方法越来越重要。作者就目前国际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包括层析分离法、电泳分离法、免疫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6.
奶牛初乳与常乳乳蛋白变化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初乳与常乳乳蛋白的表达变化,揭示乳蛋白分泌及乳腺易感疾病的机理,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产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牛乳中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发现,相对于第7天和第21天牛乳蛋白的表达丰度,第1天牛乳蛋白中有5个蛋白表达量增加;而第7天与第21天牛乳蛋白表达无变化。且第1天牛乳蛋白表达量增加的是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M和G以及运输功能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结果表明由初乳向常乳转换过程中,这些乳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可能与乳腺易感乳房炎等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7.
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早期和断奶后8周消化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24头7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头犊牛,试验1、2组犊牛分别饲喂Na型和N1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饲喂的牛奶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连续饲喂直到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各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余下4头犊牛继续饲养,8周后屠宰,称胴体重。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瘤网胃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早期皱胃pH显著下降(P0.05);试验1组犊牛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十二指肠长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回肠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还可显著降低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食糜的pH(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营养物质消化,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118.
十二指肠灌注18碳脂肪酸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十二指肠回撤灌注试验,研究4种不同18碳脂肪酸(C18∶0、C18∶1、C18∶2和C18∶3)对泌乳奶牛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测定了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含量、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和体温变化。结果表明,灌注18碳脂肪酸对奶牛血液中Ig含量和体温影响差异不显著,C18∶2的灌注有增加CD4+ T细胞百分数的趋势,C18∶3和C18∶2的灌注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C18∶1的灌注有增加血液中单核细胞的趋势。C18∶3和C18∶2的十二指肠灌注具有增强和调节泌乳奶牛免疫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9.
裹包贮存对全混合日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也能用到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研究用拉伸膜将制成的TMR饲料成品进行裹包后存放的效果。TMR饲料初始含水率分别调整为40%、50%和60%,利用裹包技术将新鲜制作的TMR饲料进行打捆裹包,分别于存放后的第0、3、7、15和30 d后进行感官评定、营养物质含量和发酵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TMR饲料裹包存放15 d以内其感官品质表现良好,存放30 d时表层有发霉现象产生;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TMR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会由于贮存过程中干物质的损失而有相应的增加;裹包TMR饲料的pH值随存放时间延长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50%初始含水率表现最低的pH值(P<0.05),氨态氮含量则表现为显著增加(P<0.05),且初始含水率越高,氨态氮生成量越高(P<0.05)。综合生产、品质和适口性等各方面认为50%含水率为裹包TMR较为适宜的水分含量。因此,裹包技术可以应用于TMR的有效贮存以实现TMR饲养技术在中小规模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0.
黄河滩区建立草地畜牧业主导型农业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翠珍  周凌云 《土壤》2008,40(6):894-897
草地畜牧业是我国高效、低耗、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的优势所在,在黄河滩区发展草地畜牧业对滩区持续发展和黄河下游寿命矛盾的缓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滩区的基本情况着手,探讨发展滩区草地畜牧业主导型农业类型的可行性及其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