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阐述了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以及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合理补饲微量元素、调控瘤胃发酵、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小肽对反刍动物乳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肽能被乳腺组织有效利用,用于弥补乳蛋白合成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供应的不足,因此有必要研究小肽在反刍动物体内的代谢及其在乳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加深人们对反刍动物利用氨基酸的了解。作者从肽的概念、乳蛋白对小肽的利用、乳腺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影响乳腺对小肽利用的因素及其研究展望等方面对反刍动物乳腺的小肽代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3.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84.
全混合日粮饲养方式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家首先采用的一种饲养方式,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中国,现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已普遍使用了TMR饲养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MR饲养方式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避免了传统饲养方式挑食、摄入营养不平衡的缺点,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加了奶牛对饲料干物质的采食量,提高了产奶性能,增强了瘤胃机能,降低了奶牛消化和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分别以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日粮中添加豆油与胡麻油对肉牛上述4种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豆油组(LOC1)和胡麻油(LOC2)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分别降低了78%和31%、30%和36%、27%和23%、6%和13%.通过该方法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和胡麻油显著减少了瘤胃中纤维分解菌,对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影响明显.而且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瘤胃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可以快速有效反映出在日粮改变的情况下菌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于传统计数方法更直观、快捷与准确.  相似文献   
86.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初产奶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不添加油脂(CK)、添加4%豆油(LOC1)、4%胡麻油(LOC2)以及2%豆油+2%胡麻油(LOC3)对DM、OM、NDF、ADF瘤胃表观消化率及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高粗料日粮基础上添加4%豆油、亚麻油或二者的混合物,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油组DM、OM、NDF、ADF的瘤胃表观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个添加油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7.
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主产区饲养的奶牛20头以下的专业户和散养户,占奶牛总存栏量的70%以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饲养状况还存在的许多不足。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农户饲养奶牛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和经济地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及地位1.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基本状况纵观我国奶牛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国营农牧场的集中饲养,逐渐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养殖场、养殖…  相似文献   
88.
89.
烟酸与动物体内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烟酸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影响因素及其烟酸对瘤胃微生物、血液酮体及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中科学合理的利用烟酸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随着对脂肪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脂肪酸与机体的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脂肪酸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概述了脂肪酸的分类,着重归纳了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阐述了脂肪酸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