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毒素种类、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对花生疮痂病菌毒素进行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薄层色谱分析,以提取液中的毒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毒素的较优提取工艺,并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毒素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毒素提取液呈红色,遇碱变绿,遇酸恢复为红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在460nm、525nm、56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薄层色谱分析中出现5条清晰条带,Rf值分别为0.68,0.50,0.35,0.22和0.08。初步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所产毒素为痂囊腔菌素(Elsinochrome)。花生疮痂病菌毒素以超声振荡法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中毒素含量为3.11mg·g~(-1),较优提取工艺为:提取试剂为丙酮,菌丝粉碎细度为60目,液料比为100∶1,超声温度为40~55℃,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功率为70~100W,超声提取2次。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产生与病原菌侵染相似症状,病斑扩展与毒素接种浓度呈正相关,表明毒素痂囊腔菌素是花生疮痂病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82.
正香猪是三都县的1个地方特色品种,饲养香猪也是当地农村的1个传统养殖产业。在香猪的繁殖生产中,长期以来都是按照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进行饲养,繁殖成活率较低。据2014年对837头经产母猪产仔数和双月断奶仔猪成活数的调查,平均窝产仔6.8头,双月成活数6.1头,成活率89.7%。如何提高香猪的繁殖成活率,增加香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是广大香猪养殖场(户)普遍关心的问题。2015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山东省主栽花生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及疮痂病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在山东省莱西市对36个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疮痂病鉴定,鉴定通过人工接种分别在田间和温室大棚内进行,并分析了病害对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有高感品种8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22.22%;感病品种4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1.11%;中抗品种2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5.56%;抗病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高抗品种11份,占鉴定品种总数的30.56%。花生疮痂病病情与产量损失率呈指数关系,病情指数越高,花生产量损失率越大。  相似文献   
84.
三都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林下养鸡是我县近几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规模养鸡户较多。在林下养鸡生产中常因气候骤变、寒冷多雨季节引起鸡群发生感冒,使鸡群生产性能降低,甚至死亡,给养鸡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在从事林下养鸡生产的服务中,针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使用中草药枇杷汤进行治疗试验,现将方法和疗效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穿山龙锈病是穿山龙(Dioscoreae nipponica Makino)上的一种新病害。2004~2006年对栽培穿山龙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对野生穿山龙采取踏查法调查了该病害在辽东山区发生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观察、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菌为Puccinia dioscoreae Kom.,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薯蓣柄锈菌。最后提出了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6.
白鲜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白鲜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2018年-2020年生长季在辽宁省本溪、清原和西丰等主要种植地区进行了病害系统调查。调查和鉴定结果发现,危害白鲜生产的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为由Phoma dictamnicola引起的茎点霉叶斑病、由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引起的灰斑病、由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立枯病、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和由Meloidogyne hapla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并对各病害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茎点霉叶斑病、灰斑病和立枯病分布广且危害较重,病害种类和发病情况地区间差异较大。立枯病主要发生在一年生育苗田,病株率一般为0.6%~19.0%,灰斑病和茎点霉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生产田,病株率分别为38.2%~100.0%和17.6%~99.0%。研究结果将为白鲜病害的准确识别诊断及综合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首次报道了无梗五加圆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确认引起无梗五加圆斑病的病原菌为真核茎点霉(Phoma eupyrena Sacc.)。  相似文献   
88.
八角枫又名八角金盘、白龙须。其形态为:落叶小灌木,小枝有黄色短柔花,单叶互生,叶片通常呈卵圆形,长8~20cm。初夏开花,开放后反卷,白色,有10余朵,花瓣6~8片。生于田边、路旁、沟边等,各地都有分布,能人药,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有毒。  相似文献   
89.
草莓褐色轮斑病是辽宁省草莓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经鉴定,其病原菌为草莓褐色轮斑病菌(PhomopsisobscuranceElletEV.)。笔者系统研究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0℃。全暗和全光照处理下的菌落生长情况好于12h光暗交替。病菌对碳源葡萄糖的利用率最高;对氮源甘氨酸的利用率最高。供试的6种药剂中,以20%叶病速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d喷施300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