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以高含油量大豆品种“中豆32”和低含油量大豆品种“油春02-6”36天胚为实验材料构建消减cDNA文库。文库的插入片段集中在500bp左右,挑取766个克隆进行PCR筛选获得700个阳性克隆,经过点杂交筛选后选择了575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过同源性比对归并后得到237个差异表达基因,除10个未知基因外,其余涉及到蛋白贮藏、蛋白质降解、激素调节等多个方面。本文还对部分可能与油脂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RT-PCR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简要讨论了它们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在大豆油脂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周新安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2,11(4):283-289
根据14个大豆品种豆腐加工分析结果,大豆品种间豆腐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豆腐加工过程中其它一些特性如豆腐蛋白率,豆浆蛋白率,蛋白保水率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种子贮存蛋白各组分含量对豆腐豆浆加工影响较大,全蛋白含量与湿豆腐重,干豆腐重,豆浆蛋白率,豆腐蛋白率之间未见显著相关,而球蛋白含量与湿豆腐重,干豆腐重,豆浆蛋白率,豆腐蛋白率和蛋白保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残余蛋白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4.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55.
大豆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针对大豆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和重要病害的抗性等,综述了近年来大豆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目前大豆QTL定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6.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 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57.
最近几年,虽然我国还未加入WTO,但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在总体上严重不足,已经形成大量进口大豆的趋势。今后大豆进口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仍主要由国内市场的供求变化决定,与“入世”的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 入世后,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不会超过3%,豆粕关税不超过5%,大豆和豆粕将取消  相似文献   
58.
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湖南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1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18年累计推广4.3亿亩,增产稻谷300多亿kg,对推动湖南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文中还总结了18年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杂交水稻必将在农业生产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9.
(一) 粮食是湖南的一大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我省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相继登上了200亿公斤、250亿公斤的新台阶。1980—1987年的7年中,粮食总产增长64.5亿公斤,亩产提高76公斤。全省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促进和巩固了农业  相似文献   
60.
对14个国内外大豆抗锈种质在福建地区的抗锈性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抗锈基因Rpp1、 Rpp2、Rpp3和Rpp4 (屏南豆)的抗性已被克服,抗锈种质樟子乌、九月黄和日向可能含有新的抗锈基因。来自国外 的抗锈种质在福建地区未能表现出对锈病的抗性,农艺性状较差,不适宜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