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3篇
  23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重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º50′E, 32º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主茎功能叶SPAD值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上升,但净光合速率(Pn)下降;棉铃对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上升(Δ%>50%)、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小幅下降(P<0.05)、C/N值显著下降(P<0.05);叶片POD、CAT活性大幅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泗杂3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泗棉3号小。说明尽管2~3℃的增温幅度较小,但在花铃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植株已处于显著的热胁迫状态,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受到抑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 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下降20%左右;增温条件下植株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但此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子所致,与叶片膜结构的严重受损关系密切;泗杂3号抗高温能力高于泗棉3号。  相似文献   
22.
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辽棉19号(生育期125 d)和新棉33B(生育期135 d)2个生育期差异较大的品种为材料,于2007-2008年在东北特早熟棉区(辽宁辽阳,41°26' N,123°14' E)设置棉花种植密度试验(7.50万、9.75万、12.00 万株·hm-2),研究不同棉花群体生物量与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群体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动态随生育进程的变化符合“S”型曲线,棉花群体生物量和氮素存在异速累积现象,氮素累积快速起始期及终止期均较生物量累积提前10 d左右。2品种均以9.75 万株·hm-2密度下棉花生物量、氮素动态累积过程最为优化,皮棉产量最高,纤维品质最优;密度过高尽管群体生物量、氮素累积量较高,但经济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3.
长期以来,准格尔旗始终把加大动物产地检疫监管力度,提高动物产地检疫受检率,提升动物产地检疫质量作为全部兽医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始终坚持依法检疫,按规施检的方针,始终遵循“利于生产,促进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上级业务部门有关要求,充分结合准格尔旗的实际情况,努力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有力措施,大胆尝试创新模式,使全旗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4.
25.
棉麦两熟棉纤维强度与铃期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棉麦两熟棉纤维强度与铃期气象因子关系的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是影响棉麦两熟多类型、棉株多部位铃棉纤维强度的主要气象因子,相对湿度对纤维强度的作用均为负效应,作用大小因棉铃着生部位而异。日照时数对两熟春棉、温度对两熟短季棉棉株上部(7~9果枝)、顶部(10以上果枝)铃棉纤维强度有重要作用,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26.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品种间差异随育苗期延后而增大。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而蛋白质累积则相反。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变化品种间差异较小,豆蔻酸和亚油酸变化趋势相反,品种间存在差异;品种对棉仁氨基酸累积的作用表现为中熟品种优于中早熟品种。3∶1式移栽棉品种选择受育苗期影响很大,早育苗时可选用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27.
研究结果表明:①棉铃品质性状根据变异性分为3类,第1类包括铃重、籽指、纤维品质指数和伸长率,易受环境影响;第2类包括同时受控于环境和品种遗传性的强度、衣分和Mik值;第3类包括长度和整齐度。棉株不同部位铃品质性状变异中,下、中部铃明显一致,上、顶部铃一致,下、中部明显小于上、顶部,均大于整株铃。②棉铃品质性状根据相关性分3类,第1类以铃重和Mik值为中心,另含伸长率、整齐度;第2类包括强度和纤维品质指数;第3类包括籽指、衣分、长度,以籽指、衣分为中心。  相似文献   
28.
研究结果表明:(1)棉铃品质性状根据变异性分为3类,第1类包括铃重,籽指,纤维品质指数和伸长率,易受环境影响,第2类包括同时受控于环境和品种遗传性的工,衣分和Mik值;第3类包括长度和整齐度。棉株不同部位铃品质性状变异中,下,中部铃明显一致,上,顶部铃一致,下,中部明显小于上,顶部,均大于整株铃。(2)棉铃品质性状根据相关性分3类,第1类以铃重和Mik值为中心,另含伸长率,整齐度;第2类包括强度和  相似文献   
29.
温光互作对棉花不同空间部位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采取适宜栽培措施减轻花铃期不适宜温光条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度敏感性差异较大的科棉1号(低温弱敏感型品种)和苏棉15号(低温敏感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4月25日、5月25日、6月10日)播种和花铃期遮阴(相对光照率CRLR为100%、80%、60%),形成花铃期不同的温光条件,研究温光互作(用铃期内累积辐热积PTP表示)对棉花不同空间部位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1)铃期内日均温、日均最高温、日均最低温和光合有效辐射是造成棉纤维品质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棉株不同空间部位各气象因子值纵向随果枝数增加、横向随果节数增加均逐渐降低。(2)纤维品质指标中马克隆值对温光互作最为敏感,其次为纤维比强度、纤维长度。(3)各空间部位棉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随铃期内PTP的增加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各空间部位各纤维品质指标理论最大值,纵向比较内围果节以中部果枝最大,下部次之,上部最小,横向外围果节的理论最大值均小于其内围果节。中部内围铃各纤维品质指标达到优质棉A级、AA级时适宜PTP范围最广。低温敏感型品种各纤维品质指标适宜PTP范围皆低于低温弱敏感型品种。(4)纤维比强度的适宜PTP范围较小,是优质棉A级的主要限制因素;马克隆值和比强度适宜PTP匹配性差,是优质棉AA级的共同限制因素。棉纤维品质在PTP 183.5-633.7 MJ·m-2(科棉1号)、229.0-589.6 MJ·m-2(苏棉15号)时达到优质棉A级,在304.7-452.9 MJ·m-2(科棉1号)、346.6-357.8 MJ·m-2(苏棉15号)时达到优质棉AA级,两年试验中除6月10日播期CRLR60%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达到优质棉A级;而达到优质棉AA级的只有 4月25日播期CRLR80%、CRLR60%处理和5月25日播期CRLR80%处理。【结论】棉花各纤维品质指标均有其适宜的PTP范围,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是各空间部位达优质棉的限制因素,一定程度的晚播(如5月25日)与弱光有利于优质棉纤维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小麦秸秆还田和施钾对棉花产量与养分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江流域麦棉两熟制条件下,以Bt转基因抗虫棉为材料,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4500 kg hm–2和9000 kg hm–2,即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与施钾量(K2O,150 kg hm-2和300 kg hm-2)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和主要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及其与化肥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与对照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还田第2年和第3年产量增长率分别达143.5%和93.7%;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尤其是吐絮期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延缓了棉花衰老。秸秆还田对钾吸收的促进效应大于氮磷,还田第3年棉株钾累积总量较对照增加335.1%,每生产100 kg皮棉钾吸收比例增大112.1%。秸秆全量还田处理(K2O,约折合150 kg hm–2)促进养分吸收、防止早衰及增产效应均显著大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但显著低于施钾量300 kg K2O hm–2处理,与施钾量150 kg K2O hm–2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养分吸收量较150 kg K2O hm–2处理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