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选育携带标记性状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本研究以携带花叶、高含油量、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等不同性状的油菜种质为亲本,通过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定向筛选,获得花叶、高含油量且早熟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田间调查和品质分析表明:恢复系4061R叶型为花叶,生育期为210 d,株高156.2 cm,每角粒数20.1粒,单株角果数300.2个,千粒重4.3 g。在上海种植密度为18.5×104株/hm2的条件下,4061R实际产量为2219.7 kg/hm2;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其种子含油量为50.6%、芥酸含量为0.7%,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19.6 μmol/g,该恢复系综合性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2.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1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利用20228AB配置的杂交组合沪油杂7号和沪油杂8号在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两组合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和20.5%,平均含油量分别达47.76%和50.12%,结果表明,通过利用BCF2群体进行连续回交转育从而获得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采用国家标准GB∕T 6435—2016、GB∕T 6432—1994、GB∕T 6434—2006分别测定油菜籽的水分、蛋白质和纤维素,同时选择80份代表性的油菜籽样品建立油菜籽的水分、蛋白质和纤维素的近红外光谱仪检测数学模型。研究发现:用该模型测试35份油菜籽样品,所测水分数值与标准GB∕T 6435—2016所测数值进行比对,相关系数0.967,相对误差小于3.5%;用该数据模型测试50份油菜籽样品,所测蛋白质数值与标准GB∕T 6432—1994所测数值进行比对,相关系数0.993,相对误差小于3.0%;用该数据模型测试20份油菜籽样品,所测纤维素数值与标准GB∕T 6434—2006所测数值进行比对,相关系数0.954,相对误差小于3.0%。结果表明:三种数学模型的建立,可满足准确、快速、无污染检测油菜籽水分、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4.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分子标记BE10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选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分子标记BE10,检测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自交分离群体和纯合型不育株,并通过田间育性观察,验证分子标记BE10辅助选择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基因型为MS5~aMS5~b的可育株自交,其后代的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基因型分离结果为1MS5~aMS5~a:2MS5~aMS5~b:1MS5~bMS5~b。选取可育株自交,三分之二的单株后代分离比例与上一世代相同,三分之一的单株后代群体因携带纯合型的MS5~a而表现为100%可育。利用分子标记BE10的辅助选择,不仅能鉴定出后代群体是否有MS5~b不育基因,提高不育系的选育效率,还能从育性表现为3∶1(可育∶不育)的自交系中筛选出纯合型不育株;结合无性繁殖技术,用纯合型不育株的无性系与临保系生产全不育系,可有效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为杂交种选育和杂交种子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两型系的不育株沪油15A为母本,与恢复系HF03杂交,F1群体全部表现为可育。在该杂交组合的6个F3群体中有5个群体发生育性分离。其中区号为04-4307的F3群体发生育性和花瓣色泽的分离,表现为70株鲜黄花可育、22株鲜黄花不育、30株橙黄花可育、9株橙黄花不育。根据油菜显性核不育和橙黄花的遗传规律,04-4307出现3:1育性分离,说明该群体由基因型为MsMsRfrf的单株自交获得。从04-4307群体中选橙黄花可育株自交,并与橙黄花不育株作兄妹交,后代全部表现为橙黄花(y1y1y2y2)。其中区号为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出现1:1育性分离;其父本的可育株自交出现3:1育性分离。由此推断,05-4356的兄妹交组合就是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其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rfrfy1y1y2y2,可育株基因型为MsMsRfrfy1y1y2y2。  相似文献   
2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对植物miRNAs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温度胁迫,营养胁迫和病原菌生物胁迫)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miRNAs在植物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为推动miRNAs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适用于甘蓝型油菜"沪油21"的除草剂品种及施用浓度,进行了"沪油21"对除草剂的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除草剂浓度时,"沪油21"对各参试药剂的耐药性均较好;在超量使用除草剂时,不同种类除草剂对"沪油21"的药害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施用50%乙草胺对"沪油21"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施用108 g/L盖草能、10.0%精喹禾灵、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沪油21"有轻微药害,施用50%除草灵对"沪油21"的药害严重。  相似文献   
28.
甘蓝型油菜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子及其后代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3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对SP4产量和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6个搭载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在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对SP2进行田间观测,发现有多个主花序、主茎萎缩和小花瓣等变异株。对SP3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发现了矮杆、大粒等有利变异株,还有一些芥酸、硫苷和含油率发生改变的变异群体。对SP4田间产量鉴定,得到了1份高产材料TK407,产量为3 048.35 kg·hm-2,产量构成三要素合理,分别为单株有效角果数365角、每角粒数23.43粒、千粒重4.61g。研究表明,航天诱变后代能产生变异植株,通过育种目标性状多代选择,能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9.
甘蓝型油菜沪油15中BnaRAV-2-HY15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拟南芥RAV类转录因子的序列,通过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甘蓝型油菜的BnaRAV-2基因序列,再利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沪油15中扩增出编码RAV类转录因子基因BnaRAV-2-HY15,并进行了序列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转录因子基因长1119 bp,编码372个氨基酸,含有相对保守的AP2结合域和B3结构域,具有典型的植物RAV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BnaRAV-2-HY15 和AtRAV2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BnaRAV-2-HY15受到PEG、高盐和低温的诱导表达。BnaRAV-2-HY15基因在沪油15盛花和籽粒发育时期的根、茎、叶、花、蕾和荚中均检测不到明显的表达。  相似文献   
30.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花叶自交系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叶型为半花叶。F2群体出现分离,花叶、半花叶、圆叶三种类型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2:1,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在F2群体中选花叶可育株自交,同时与花叶不育株兄妹交,F3群体内所有单株均为花叶。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1:1的组合为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